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不同经营面积的农户纯收入数据表(以四地177家农户为调查数据来源)

经营面积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
5亩未满122.65930.91250.051
510174.24323.55166.691
1015251.57321.06577.407
1520372.93422.26987.680
2025397.19317.596103.880
2530563.78021.240129.562
3035535.23516.264125.446
3540517.68013.91697.089
40亩以上736.17513.007120.290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从1979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状况大大改善;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勇亮《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研究三大历史时点的比较与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1936年农户经营面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活动之一、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已经初步形成专业体系。货币借贷促进了财富的集中,集中起来的巨大财富必然要形成资本,资本的形成又反过来对社会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根据《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当时利率水平很高,债务人利息负担沉重,往往由此而沦为奴隶。古代两河流域丰富多彩的货币金融活动是其商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其商业文明影响广泛深远,成为其后地中海地区进而欧洲大陆商业文化的源头。

——摘编自禹钟华《古代两河流域的借贷及其影响》

材料二   “银行”一词,源自意大利语 Banca,原意是长凳、椅子,英语转化为 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15-16世纪时期,随着跨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将不同型制的金银铸币换成某一标准货币的需要。一些商人看到了这种需求的潜在利益,于是开始经营货币兑换业务。为避免货币意外损失,且在交易中又能方便地使用其货币,人们便开始将多余的或者暂时不用的货币交由兑换店或者金店保管。在这样的背景下,兑换店开始主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银行就诞生了。1580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的银行是普遍认可的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荷兰、德国、英国也相继设立了银行。

——摘编自刁莉、胡娟《银行的起源、交易及合约密集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借贷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银行诞生的背景。
2024-01-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主义者,我们以为,都应该在这时抛弃一切武断的成见,客观的考查中国的实际情形,应该在此时共同认定一联合的战线”。

——摘编自黄日葵、李大钊等《北京同人提案》(1922年夏)

材料二   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原则,为我党中央所提出的真实政策,已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这种政权表现为几个革命阶级对汉奸、亲日派、反动派的联合专政,既能合乎统一战线原则,团结大多数以与日寇、汉奸、亲日派、反动派进行斗争, 又能保证由共产党员与进步势力结合起来的优势,所以这不仅是今天敌后抗战的最好政权形式,而且是将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采取的政权形式。

——摘编自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 (1941年4月15日)

材料三   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党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1922~1927 年为建立“联合的战线”所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经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5年,康有为等仿效“泰西专业性的学会甚多,会中也有书藏”的做法,成立了强学书藏。“尽购已翻西书,收度会中,以便借读”“择购西文各书,分门别类,以资翻译”“广翻地球各报,散布行省,以新耳目”“精搜中外地图,悬张会堂,以备流(浏)览”。

1918-1922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认为“现在图书馆是研究室,管理员不仅只是保存书籍,还要使各种书籍发生很大的效用”。他强调图书馆要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实行开架阅览。他还在北大图书馆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原有编目体制,建立书名、著者、分类三种卡片目录,注意改善馆员服务态度,延长开馆时间,健全规章制度,补充国外书刊。他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从业者作出了表率。

——摘编自王卫国《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条件及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折狱”或“引经决狱”,是遇疑难案件依据从《春秋》等儒家经典中抽象出的法律原则进行决断的审判方式和制度。在汉武帝“尊崇儒术”的背景下,由中央司法机关廷尉处理疑难案件时率先采用并逐步盛行并制度化。春秋决狱作为一种审判方式和制度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是因为它能妥善处理司法中的疑难案件,能对中国古代法律的漏洞和偏颇起到补阙和纠偏的作用,它既是中国古代的司法衡平机制,又是法律缺陷的修补机制。

——摘编自吕志兴《春秋决狱与中国古代法制的真实关系》

材料二   唐代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唐代司法的一般程序分为起诉、审判、复审、执行四个阶段。从法律上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司法制度,其中规定的诬告罪、法官审判责任制、御史台官员监督参与司法、会审制度、上诉制度、复审制度、死刑复核复奏制度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唐代司法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实行公开的不平等。皇亲国戚、官员犯法,有上议、上请、官当等特殊规定,从而保障封建的等级特权。

——摘编自冯辉《唐代司法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行“春秋决狱”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司法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规定:

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驰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

次则讲各国史:先就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缅甸、印度、波斯、中亚细亚诸小国,宜详于日本及朝鲜、安南、暹罗、缅甸,而略余国; 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

次则讲欧洲、美洲史,宜就欧美诸国讲其古今历史之重要事宜;详于大国而略于小国,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

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醒悟强弱兴衰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清末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主要因素,并任选其中一项因素结合史实加以阐述。
2024-01-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的股份公司是今天跨国公司的雏形。这些新组织是进行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最有效的工具。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或约克郡的地主,均将他们的储蓄投入股份公司。于是,世界商业落入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以及荷兰和法国的西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手中。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铸币、拥有武器,同时还有对外宣战等特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垄断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积累了空前庞大的资本。二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进一步加剧,垄断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1950年,美国资产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700家,占公司总数的0.1%,其资产占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50.8%。到1968年,这样规模的大公司增加到2300家,占公司总数的0.2%,其资产竞占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63.9%。1960年,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96家,到1971年就增加到289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公司有6家,到1970年增至15家,1971年又增至20家。

——摘编自任廷祚、王光振《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原因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股份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大型垄断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5年底,中国与资本主义市场贸易的比重由6.52%下降为0.005%;国营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68.4%上升到99.2%。政府大力组织成套设备和其他重要物资进口,千方百计发展生产扩大出口,1956年实现了贸易盈余0.82亿美元,初步扭转了长期入超的局面。

——摘编自彭波、韩亚品《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材料二   1986年,工业制成品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一次根本性转变。……2002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6208亿美元,位居全球贸易实体第四位。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要增长点。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优化升级的目标是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十三五”期间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从而使我国在推进多变、双边以及区域性、全球性的自由贸易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谢孟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国际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光认定:增加粮食仓储是“为政之首务也”,“常平、义仓,汉、隋利民之良法,常平以平谷价,义仓以备凶灾。周显德中,又置惠民仓,以杂配钱分数折粟贮之,岁歉,减出以惠民。宋兼存其法焉。”他建议发展地方性仓储,并将“仓廪之实”作为考察地方官任期内政绩优劣的一个标准。司马光还在《论财利疏》中警告当政者:“古之王者,藏之于民。降而不能,乃藏于仓廪府库。故上不足则取之于下,下不足则资之于上。此上下所以相保也。”

——摘编自支任霞《司马光的粮食安全思想》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非常明确,十八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是基础,科技是支撑。把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上升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初级产品的重大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和保障,提高其战略定位,对于稳定粮食等农产品生产链和供应链,对于稳农保供十分重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未来食物来源和结构、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元食物品种、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保面积保产量同责等三项重大制度,从根本上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任务和责任。建立健全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储备体系,建立自主可控、稳定可靠的粮食供应链。逐步完善颁布维护国家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完善粮食加工、流通、储备体系”等相关法律规定。

——摘编自尹成杰《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发展和安全的根本保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的粮食安全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粮食安全观的新变化。
2024-01-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