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中央设立监察机关御史府,执掌典政法度,举劾奸邪。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位列三公,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得到了提高。御史执行公务时“皆冠法冠”,以示执法不阿。同时派出御史监郡,监察六国残余势力,以维持中央集权的统治。两汉时期的监察制度在秦朝御史府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以御史府为主。由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监察考课百官。汉武帝时在行政机关中设置了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纠察官员的不法行为,同时,为治理阳石公主及戾太子的“巫盅之案”,缉捕奸滑之徒,设置了司隶校尉,加强京畿及其周边地区的监察控制。东汉时期,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御史大夫成为行政长官,御史中丞成为御史台的最高长官。至此,御史府(台)脱离行政系统,成为独立的专伺监察的机构。与中央监察机构类似,汉朝的地方监察机构也是专职机关。汉文帝时设丞相史出刺制度对地方进行监察,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十三部(州),每部(州)置隶属于御史府的刺史一人,负责对部(州)范围内各郡国的吏政进行监察。此外,郡级地方政府还设有督邮,负责监察本郡各县的长吏和豪强。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两汉监察制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2023-11-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研究社会治理可以从以下角度予以探究。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1政治体制
1.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3法律与教化
1.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1.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6货币与税收
2.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2.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2.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2.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2.5交通与社会变迁
2.6医疗与公共卫生
3.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2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
3.3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3.4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3.5战争与文化碰撞
3.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3.7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中外通史纲要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社会治理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要有结论)
3 . [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经1300年,科考700多榜,共产生近600名文状元。历代皇帝都会将殿试钦点的每一榜状元及进士全部勒石铭记,并竖在孔庙国子监以示表彰,诏告皇朝文才辈出,标榜皇帝选贤任能,以鼓舞士气,垂示后人,营造重学风气。其中,北京孔庙约保留了195座进士题名碑,主要为明清两代石碑,碑上刻有状元及其余进士的姓名、次第和籍贯。许多历史名人贤达也在这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文天祥、于谦、林则徐等名字都能在碑林中找到。

——摘编自叶小秋《北京遇见状元碑》

材料二   西方学者对文官制度的看法

看法

出处

如果建立政治(指狭义的竞选模式下的政党政治)控制行政的管理模式,行政就是低效率的。因为行政有其特定的领域,如技术的和科学信息的收集以及纯粹行政或人事管理……行政功能应该由那些在政治上中立的、长期任职且有能力的文职官员来完成。这些官员将在政府中扮演着半科学、半司法和半商务性质的角色[美]弗兰克·约翰逊.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1900年)
如果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不仅要使行政组织按照等级结构组织起来,而且行政人员也必须由那些在技术上有能力和长期任职的专家——官僚——来担任。尽管官僚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够直接干预官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完成其应完成的具体工作[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1921~1922

——据石庆环、王禹涵《透视美国公务员制度:基于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比较》整理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孔庙“状元碑”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状元”崇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要求改进文官制的共同目的,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相较于中国古代科举制,近代西方文官选用标准有何进步性。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代在民事审判制度上有所发展,首先表现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在实践中已有明确的区分。元政府在民事司法方面积极参与,详细规定了解决民事纠纷的各种方法、机构及诉讼程序等。元代的民事审判主要是由县级管辖,最高到府路级,刑部、礼部和中书省仅是裁决和法律解答,这些机构按各自领属的民众的法律和习惯审理内部民事案件。在民事审判适用的法律上,各民族的法律和习惯都得到承认,实际上是坚持了属人主义,以致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根据各自的民族归属适用各自的法律习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民族、职业、宗教信仰和性别,在民事诉讼中分别对待。元代由于民事审判机构过于庞杂,在现实中造成很多问题,最为严重的是由此造成政府部门相互推诿,百姓纠纷难以得到解决。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民事司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代的民事司法制度。
2023-06-13更新 | 30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261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是国民党反共顽国派极力反对我们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而我们则必须建立这种政权,并已经可能在各主要的抗日根据地内建立这种政权的时候。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对于共产党以外的人员,不问他们是否有党派关系和属于何种党派,只要是抗日的并且是愿意和共产党合作的,我们便应以合作的态度对待他们。

——据毛泽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整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新型社区的大量出现,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要求日益紧迫。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主动推动城市民主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事务无人负责的现象。由农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应运而生,解决了新时期农村基层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组织建构问题。党和国家积极顺应形势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基层群众自治。

——摘编自彭海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实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权建设上实行的原则,并概括这一原则实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23-11-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清政府把1861年成立的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改革后外务部专司外交,其所辖的路、轮、电等项事务最终由邮传部来接管,改变了过去机构臃肿的状态。改革前负责礼仪的机构有礼部、太常寺、光禄寺和鸿胪寺,管理军政的有兵部、太仆寺、八旗都统衙门。改革后,礼仪统一由礼部来管理,陆军部掌管军事,一改过去机构之间交叉扯皮,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这次改革的出现又不是偶然的,随着近代商业、工矿、交通运输业、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出现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农工商部、邮传部、学部等,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项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清政府朝着近现代政治方向迈出的被动而关键的一步这些改革成果日后得到了保留与完善,奠定了此后数年中央行政机构的基础。

——摘编自王淑娟《1901—1907年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中央官制改革。
2023-11-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6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先后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为单一民族,使我国历史上长期受歧视、受压迫,不被承认或不敢承认自己的广大少数民族明确了族属,受到了国家法律的保护。而少数民族社会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尤其是民主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彻底废除了民族地区的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为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道路。同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少数民族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干部的需求,国家还贯彻执行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同时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提升了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予以尊重,在语言文字上根据“自愿自择”和有利于本民族发展繁荣的原则,有效地化解了民族问题中这些因素的敏感性,促进了民族团结。

——摘编自罗树杰、徐杰舜:《世纪之交中国民族政策的思考》

材料二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与汉族发达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在急剧扩大并将持续扩大,加上少数民族政策给予少数民族的优惠保护使得汉族同胞显失公平,双方对少数民族政策的认同感都在弱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各少数民族同样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享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促进本民族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上中心模式论和单边主义倾向的影响。但是,无论它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推销其自我文化发展模式,消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虽然民族多样性的现状有长期存在的趋势,但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频繁紧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

——摘编自徐静《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下少数民族政策面临的挑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象牙贸易”

重商主义时期,比利时没有建立任何殖民地。利奥波德二世上任后,将目标对准非洲。他创建国际非洲协会,建造医院、科学研究站,扶持亲比势力。但靠慈善来维持一个殖民地,力量太薄弱。利奥波德的目光转向刚果丰富的象牙资源——受热带森林保护的象群。1879年,利奥波德利用非洲雇佣兵,控制刚果人、匹格米人、昆达人等。1888年,利奥波德将雇佣兵组成“官军”,由一两名白人军官统领,负责捕捉壮丁充当工人。他的士兵杀死大象,留下一堆堆象尸,非洲人被迫背运象牙。象牙和农产品装满船运到比利时,但回程船抵达刚果时船上几乎空无一物。比利时人为取得台球和钢琴键的制作材料,剥削了刚果的资源。

这位国王没有看见500万和800万非洲人和数十万头遇害大象在刚果河沿岸所流下的鲜血。于是,越来越多的台球,滚动在纽约、伦敦、安特卫普的高雅的台球厅里。

——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夫·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概括利奥波德二世开辟“象牙贸易”手段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利奥波德二世的“象牙贸易”的影响。
2024-02-0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经略岭南,征发大量汉族到桂林、象郡。汉代时的广西被南越王赵佗统治,实行“和集百越”政策。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采取“以其故俗治,无赋税”。隋唐时,中原汉族入桂形成新高潮。唐朝时不少良吏、名士到广西任仕,“教民耕织,止游惰,兴学校”。

两宋时,先进的生产工具如脚踏犁、秧马以及灌溉用的龙骨车、筒车在广西各地出现。清代,广西境内的主要农业区域,汉族传统农具都已齐全;出现荞麦水稻间作,水稻、小麦或大麦轮作等,各少数民族基本改变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摘编自徐杰舜《广西古代民族关系述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先从乡镇一级政权建立民族自治机构,然后建立县级自治政权。1956年,中央倡议建立省级壮族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宁举行,宣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到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有12个民族自治县及61个民族乡,少数民族地区政治上的平等得到保障。广西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域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凸显了优势地位。全区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5亿元,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摘编自刘相涛《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民族关系发展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新中国在广西治理上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原因。
2024-02-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