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伊始,有经济学家提出,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私企与国企的配合,统一调整生产资料的分配,减少投资和生产的盲目性,也让资本家有贯彻国家产销计划的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应将工人失业救济与企业经营分离。这些主张(     
A.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探索B.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诉求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旨在推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2 . 东晋时,粤东北有位著名胡南来中原人,曰程旻。他生于晋,好读书,“值五胡乱华,晋室亡,乃结庐江滨隐居不仕,故称程处士……程旻所作所为,深得邦人称羡。这些邦人是与程旻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中原人。此又不失为东晋已有客家先民在粤东的佐证。这反映出(     
A.中原文明及士庶大规模南迁B.上层统治方针的趋同
C.中原地域特点影响较大D.实现国家统一的必然
3 . 1953年,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选调了全国200多位优秀的教育干部,筹建包括叶圣陶、吕叔湘、华罗庚等著名学者在内的编写委员会,历经四年努力,于1957年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教材供全国中小学使用。上述重要举措意在(       
A.满足工业化对优秀人才需要B.执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
C.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见下表:


变化情况

第一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世界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战略需要,根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实力范围。由于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两极对抗为主要特征,因此又被称为两极格局。

第三次: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随之结束;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促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百度


围绕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情况(任意一点或整体),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0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中、南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考文综试题
2024·四川成都·一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不受中国政府管控的西方教会学校已遍布全国,学生被强制要求学神学、做礼拜,禁读进步书刊。1917年,蔡元培发表文章,强调教育应“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引发极大反响。1924年起,广东大量教会学校的学生开始通过罢课、离校等方式进行反抗,坚决反抗列强的文化控制,并自发建立“回收教育权运动委员会”,主张外国人在华所办学校必须经中国政府注册核准。19261927年初,湖南、湖北多地举行了“反文化侵略”“反基督教”群众性大会,运动很快风靡全国。

——据黄启兵《中国近代教育主权问题的流变》等

材料二   195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反帝教育,同时允许不反动的传教士留在中国,并协同各地拟定全面接收外国学校的方案。到1951年底,全国所有教会大学都已由政府接办,其中大部分改为公立,部分改为政府补助、人民办理的私立学校,其行政、财政及财产所有权均由国人掌握。对于外侨子女学校,适当增添了中文、史地和政治常识等课程。之后,“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成为国家明确规定的方针。

——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加入WTO后,我国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维护教育主权作出明确要求,还陆续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面对多元的文化安全的微妙形势,党和政府立是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革新教育理念与合作方式,寻求教育领域的多边合作。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话语的中国特色日益鲜明,教育实践的中国经验日益成熟。

——据祁占勇、杜越、陈鹏《百年来国家教育安全的发展演变与基本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收回教育主权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20世纪二十年代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维护教育主权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维护教育主权和安全应坚持的原则。
2023-12-28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1956年开始,电话在中国农村迅速推广。到1960年底,99.1%的人民公社和86.9%的大队都通了电话,农村电话数量反超城市,电话通信在农村各级行政工作、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了(       
A.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加强B.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升D.国家建设重心转向农村
2023-12-28更新 | 343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8年,公粮占东北解放区全年财政收入的37.04%,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到1949年,来自公粮的收入占比下降至23.32%,而来自工业的收入占比增长至30.41%。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进B.革命形势的发展
C.工业建设的进行D.苏联模式的影响
8 . 1920年夏,一批知识分子深入劳动界开展社会调查,足迹遍及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唐山等地,调查对象涵盖纺织、煤矿、兵工、造船、冶铁等行业的工人以及人力车夫和码头工人,涉及工人的劳动、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这反映出(       
A.劳工觉悟的提升B.救亡之路的转向
C.研究方法的创新D.新型政党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初,在远东局势的影响下,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棋盘游戏。玩家分别从游戏地图(如图)下方大沽上岸,依次经过天津、北京、保定、山海关等地,最后经海路回到大沽。该游戏(       

A.再现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进程B.彰显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
C.体现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后果D.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低落
2023-12-28更新 | 22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60年代,针对英方要求扩大洋轮航行特权,李鸿章认为外国轮船可能逃避厘金,蒸汽轮船易对沿途的木船运输造成威胁,这对动荡后的江南重建不利,并于1864—1865年关闭了杭州、苏州和上海之间的外国轮船运输贸易。由此可知,当时(       
A.传统财贸体系面临挑战B.闭关锁国观念根深蒂固
C.外资入侵得到有效遏制D.地方督抚离心倾向明显
2023-12-28更新 | 23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寒假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