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魏晋玄学家主张自然之性是生存之本,仁义教化是末,要求“崇本息末”,但他们也认为顺性之自然,可以自然心知、明白而达礼,最终成就仁义。由此可见,魏晋玄学家的主张(     
A.冲击了儒家的等级秩序B.使儒学丧失了正统地位
C.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D.克服了传统儒学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唐初在崇尚门第、官爵的社会风习以及“抑文雅而重法吏”的用人方针下,科举士人多艰于仕途,居大不易。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唐初(       )

A.九品中正制仍为主要选官制度
B.科举制度抑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C.门阀士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D.科举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限
3 . 在陕甘宁边区的农村,很多农民靠“神仙”和巫术来治病。抗战期间,边区政府在各区县开设药店、医院,出版科普读物,新编《娃娃病了怎么办》《赵老太太转变》等秧歌剧,“巫神”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这些举措(     
A.消除了农村的迷信思想B.塑造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C.巩固了边区的政权基础D.提升了工农的政治地位
4 . 16世纪,欧洲区域国别研究逐渐兴起,不断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储备了大量关于欧洲之外广大区域与众多国家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人口种族等方面的一手信息。这一研究(       
A.得益于地理学的进步B.带有殖民主义的特征
C.意在推动开辟新航线D.开创了近代地理科学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政府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即为推动面向内部市场的本国工业的发展,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提高关税,引进外资,建立国有企业,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70年代,墨西哥工业部门占全国总产量的35.8%,但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产品缺少竞争力。墨西哥进口替代战略实施需要大量进口资本和中间产品,这使墨西哥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最终引发债务危机。为此,政府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对外开放,转向外部市场,克服国家干预带来的弊端。但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加剧。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未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董经胜《墨西哥现代化模式的转换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扶持本国工业发展以代替进口产品)。60年代,新加坡政府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繁荣和国际贸易放宽限制的机会,采取鼓励出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在发展中,新加坡形成了制造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和运输业四大产业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加坡调整经济结构,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90年代,新加坡又将有限的资源从制造业转向高科技、金融服务业,使其经济发展到更高层次并跻身于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摘编自汪恩键、潘黎明《新加坡的现代化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分析墨西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墨西哥相比新加坡工业化道路的独特之处,并归纳影响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学理论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实现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以有机结合,并进行统筹规划。在医学上,传统的中医理论强调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严格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疗法,始终把患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整体观察、辩证论治。也正因如此,传统中医理论令推崇技术实验、病理分析的西方医学家颇感费解。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科学的权威已为近世多数哲学家所承认。此一权威,殊不同于教会的权威。科学权威,理智的力量也。人之于科学权威,可以拒绝,可以接受。拒绝,无须受惩罚。接受,无须出于保身家、保名誉之考虑。……再者,科学的权威,明一理有一理之权威,明二理有二理之权威。科学的权威,止于已明之理:不若天主教义,乃包罗万象之体系,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甚至世界之过去与未来,无一不在此体系之内。科学如有所见,仅以此时此物已有科学实证者为限。……科学的权威,尚有一点不同于教会的权威,……即科学作出的判断,曰此是暂时的结论,此有盖然性,科学的结论可加以修正,此是科学家共有的见解。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多数哲学家承认科学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152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利希·李斯特主张国家应对纺织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给予重点保护,对一般工业品进口规定不同税率加以限制,而对于一切复杂机器的输入应予免税或只征收轻税。这一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A.德国的工业相对落后B.欧洲重商主义的盛行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8 . 1880—1913年,德国的机器、动力运输工具和电器产品出口额由4450万马克增加至102470万马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机械、化学、电器产品输出国。材料可用来说明(     
A.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性加强B.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受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又以《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利用改制宪法的办法,增加总统的职权;后又通过投票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制,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据此可知(       
A.法治已经取代人治B.国人支持复辟帝制
C.宪政意识有所增强D.复辟已有法律依据
10 . 在16世纪之前的欧洲,胡椒是等同于黄金或白银的稀有之物,常被用作借贷和纳税的媒介,也被人们认为是神药。在1627年荷兰画家彼得·卡兹创作的静物画中,将胡椒面与盐、牡蛎、橄榄等食物共同呈现在画面中。此时,画中的胡椒粉随意地与食盐一起撒在盘面上,已由“神药”回归调料本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变革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商业革命冲击传统市场D.全球物种的广泛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