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1 . 1986年,中央从乡镇企业所有制归属角度,将其归纳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4种基本形式一起发展。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4个层次的占比情况见下表。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1987年全国乡(镇)、村、联户、户办企业比重
层次企业个数(万个)占总数%职工(万人)占总数%总产值(亿元)占总数%工业产值(亿元)占总数%
总计179021008805.1104764.110032416100
乡(镇)办企业422.42397.527.21825.838.31345.841.5
村办企业11636.62320.726.41411.529.61149.935.5
联户办企业11896.8923.610.5424.88.9282.98.7
户办企业147384.23163.335.91102 23.146514.3
A.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
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 . 1901年,《国民报》创刊号发文:“中国之无国民也久矣!驯服于二千年专制政体之下,习为佣役,习为奴隶,始而放弃其人权,继而自忘其国土,终乃地割国危,而其民几至无所附属。”这一观点意在(     
A.唤醒民族民主意识B.辨析奴隶与国民的区别
C.宣扬西方先进思想D.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弊病
3 .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     
A.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需求B.否定了宗法制下的用人原则
C.反映了尚义成为时代潮流D.融合了儒家理论的思想精髓
4 . 宋神宗时期,画家崔白被世人推崇。下图是他所画的《双喜图》,画中描绘了两只喜鹊发现威胁向野兔预警,树下野兔惊吓之余的蓦然回首。据此可知,此作品(     
A.具有科学求真的精神B.受到了心学思想的影响
C.承载文人的价值追求D.体现了文化世俗化趋势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这一区分,在马戛尔尼访华时中英两国交往礼单中已露端倪。当时中英社会的差别是巨大的,且这一不同内含了现代化的本质。……不同于中国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率先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那种认为西方更多是靠对东方掠夺而发达起来的想法并不准确,当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它们在启动阶段是起主导作用的。一个向前发展的社会不会只有富强欲望,不会把增长能力和效度当作唯一标准,更应是向内寻求文明基因的社会。

——摘编自向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与中国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历史给予各民族窗口期是一视同仁的,但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则要看当政者的智慧、格局和胆识、勇气,还包括整个社会的氛围和所形成的共识。

——摘编自向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明清时期中英内源性现代化的条件,说明英国“率先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阐述“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与中国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
6 . 西汉皇后无谥号,皆以皇帝的谥号相称。东汉初期,阴太后死,汉明帝首次为阴太后定谥号为“光烈”,以表彰她的“恭俭”、“仁孝”、“矜慈”,从此,凡太后死,便根据其一生的德行为其立谥号。这一变化(     
A.推动德行成为选后主要标准B.反映了追谥准则渐趋完善
C.表明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意在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的“洛克纳诉纽约州案”是一桩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劳工权益案。当时,经过工人阶级的艰苦斗争,纽约州议会终于通过一项法律,禁止面包房老板让雇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一个叫洛克纳的老板第二次违反这一法律时,法院对他处以50美元的罚金。洛克纳不服,最终把这个案件上诉到了最高法院。洛克纳的辩护律师声称:纽约州的这项立法偏袒工人,损害老板,因此违反了宪法修正案第14条中“平等保护条款”。而且,宪法第5条修正案,也禁止各州不经过正当法律程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权,而“程序”就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利而建立。19世纪末的美国,资本权力几乎决定了一切。这期间,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的判例确立并发展了这一原则。因此,经过激烈的辩论,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数判洛克纳胜诉。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纳诉纽约州案”经历的法律程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法律制度的特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7月10日首任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之教育,其不同之点何在?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以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在他看来“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摘编自张天搓《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1952—1953年间,新中国以高校为主体开展了轰动一时的院系大调整运动,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表为全面调整工作结束后,各类别高校的数量变化情况。


——摘编自刘金霞《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倡导的民国教育方针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
2023-12-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届高三12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民族观是儒家思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继承和发展早期民族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儒家民族观包含华夷有别、大一统、尊王攘夷、用夏变夷和因俗而治等内容。儒家民族观的合理内涵具有人文精神和普世价值,在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中,为统治者提供多种选择。

儒家民族观的基本内容

内涵
华夷有别、华夷之辨华夷之间的本质在于是否具有礼乐文明,而夷人在接受了华夏的礼乐文明之后,则可以由夷入华
大一统包括地理意义上的国土统一;又包括政治意义上的国家集权;核心是信仰和文化,要求人民统一于“华夏”,统一于“中国”,华夷一统
尊王攘夷孔子主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严夷夏之别
用夏变夷使夷狄接受礼乐文明,君王需要以王道德治去感化四夷
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摘编自邵方《儒家民族观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民族法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说明(     
A.文官制度的“政治中立”原则已被摒弃B.国家试图对文官队伍加强政治上的控制
C.事务官已由政策的执行者转变为制定者D.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性质和职能趋向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