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9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世纪30年代,英国立法规定满足一定年龄条件的童工须在周一至周五强制入学,为此,政府还创设了工厂视察制度,要求视察员监督工厂主;同时政府鼓励大工厂主举办工厂学校,并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这些举措(     
A.保证了儿童的身心健康B.保证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C.强化了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D.适应了产业革命的需求
2024-04-04更新 | 83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的“化工大王”。他认为:“做首领的人,不着重运用头脑,促进全局,而运用手脚,料理日常公事,效能必不会提高。”他在天津永利碱厂中注重财务管理和建立分科层制度,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提高了企业效益。据此可知,范旭东(     
A.推动了工厂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人物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要出发点D.借鉴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2024-04-04更新 | 99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哪些人的总结、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北宋时期儒家的代表是哪两位兄弟?南宋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是谁?
(4)王阳明是哪一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什么?
(5)明朝末年思想家李贽的性格可以用哪四个字准确概括?
(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是?在政治上,他们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2024-04-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4 . 下面是某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秦始皇:“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
(1)剧本所反映的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2)秦朝和唐朝中央官制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唐、北宋、明朝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
2024-04-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文忠公奏稿》

材料三   (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奏折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鸿章是怎样批驳旧官僚的?根据洋务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2)材料三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变革持怎样的认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不同对近代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维克多·雨果在《九三年》这部英雄史诗般的作品中大篇幅地描写和歌颂了国民公会:“它从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创造着文明。它是一座熔炉,一座冶炼的熔炉。这座熔炉里虽然翻滚着恐怖,但也酝酿着进步。”

请回答:
(1)国民公会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为什么说国民公会“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创造着文明”?
(3)举例说明国民公会“翻滚着恐怖,但也酝酿着进步”。
2024-04-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7 .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失败或挫折。
请回答:
(1)说出这两次失败或挫折各是什么?并从客观、主观两方面概括其原因。
(2)中共面对失败采取了哪些措施和行动?从中怎样吸取教训,从根本上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24-04-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8 .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战国时期变法和古希腊社会改革内容的比较。

材料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与古希腊雅典城邦都发生了国家建立早期的社会改革运动。战国变法至秦帝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而古希腊雅典城邦国家完成了民主政体的改革历程。两者都对此后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商鞅变法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

雅典梭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而战国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更为残酷的是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

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 “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而商鞅变法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推行集权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比较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社会改革的不同之处。
(2)这些改革使各自的社会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024-04-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50年9月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朝鲜撤出。

材料三   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近几十年来,虽然世界范围的大战没有打起来。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战争时起时伏。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过120多次较大的战争,死亡人数约1200万。近年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

材料四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某些国家大肆鼓吹“新干涉主义”,妄图建立由西方价值观主导的世界,竭力推行单边主义,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激化,局势紧张。

材料五   从政治角度说,我可以明确地肯定地讲一个观点,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再从经济角度来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的分裂状况有何共同特点?概括指出造成两者分裂状况的最重要原因 ;
(2)材料二中投票表决结果的高度一致反映了什么问题?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是怎样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4)材料五中邓小平就当今世界局势着重阐述了哪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之间有何关系?
2024-04-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奉劝现在新舆论界的同志道: ‘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 ‘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

材料二   “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这两段引文各出自谁的观点?
(2)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根本分歧在哪?
(3)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2024-04-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