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乾隆时《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平望镇“宋元间,两岸邸肆间列以便行旅;明初居民千百家,百货贸易如小邑;然自弘治迄今,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千艘万舸远近毕集,俗以小枫桥称之”。由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A.区域贸易网络形成B.市镇经济开始崛起
C.对外贸易空前繁荣D.精耕细作普遍推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记载“宋政府也承认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如对流寓他乡的游民,朝廷要求各州县政府‘勿得强逐’,允许流动人口入籍客居之地。”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中央集权加强B.迁移住所基本不受官府控制
C.门第观念淡化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3 . 明清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书,由商人或民间书坊编撰出版并大量发行,所涉内容丰富,形成了“商书现象”。其中包括很多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赖盛远的《示我周行》,以及《徽州至广东路程》《徽州下水路程歌》等书,以记载水陆交通路线为主。促使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域商人组织形成B.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
C.长途贩运贸易发展D.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兴盛
2024-04-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2年新疆出土了唐代绢画《双童图》,该图描绘了两个儿童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左边的儿童右手放掉飞虫,左手怀抱卷毛小狗。这种卷毛小狗在唐代称为“拂袜狗”,据《旧唐书》记载:“(高祖)七年,(高昌王)文泰又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经学者考证,“拂菻狗”的故乡是当时被称为“大秦”或“拂菻”的东罗马帝国。

图中两个儿童穿的彩色条纹背带裤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背带裤、背带裙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出土的侍女俑,就穿着背带长裙。有学者提出,其可能源于我国北方契丹族服饰中的“连脚背带裤”,传入汉民,族被汉族儿童所穿而沿用下来,并由中原再传〉吐鲁番高昌地区。彩色条纹面料最早在战国楚墓出土的服饰实物中可见,至唐代随着与西域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服饰的条纹逐渐变窄,并出现多色相间,色彩越来越艳丽。同时期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八彩晕绷提花绫裙残片”也进一步证明了彩色相间的织物在这一地区的流行。

——摘编自廖瑜等《艺术社会学视角下唐代婴戏图研究——以阿斯塔那187号蔂〈双童图〉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绢画《双童图》创作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绢画《双童图》为例谈谈历史学研究的方法。
2024-03-30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文昌市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部分著作对 16世纪初国际贸易的记载。据此可知(     

著作

记载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
史》(中古部分)
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胡椒的量每年不过二千一百屯;直通印度的航路开辟以后,每年运往葡萄牙的香料就剧增到七千吨.
(法)费尔南 •布罗代尔《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16世纪达·伽马开辟了航行路线以后,,香料来货激增,消费也相应增加…
…特别是北欧国家购买的香料数量大大超过地中海国家
A.香料在东西贸易中居主导地位B.欧亚贸易量随商路调整而增加
C.葡萄牙开辟欧亚新式贸易渠道D.欧亚香料贸易量增加幅度较大

6 . 下表是明清时期在贵州推广科举制后的相关记载摘要。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地区记载出处
平坝卫自开建以来,百年于兹,渐被王化,风俗渐移,而登科入仕者累有其人【明】沈思充《贵州通志》
贵阳礼宗考亭,不随夷俗,文教丕扬,人才辈出【明】郭子章《黔记》
安顺务本兴行,渐洗蛮陋【清】鄂尔泰《贵州通志》
A.推动了文化重心南移B.完成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C.促进了文化上的统一D.加速了改土归流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这说明(     
A.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D.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在丘处机游历中亚时,当地的居民佩服这两个国家(西辽和西夏)利用汉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利,能在沙漠中生产粮食,并称叹“桃花石(汉人)诸事皆巧”。材料反映了(     
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民族政权对峙中仍存在经济技术交流
C.中亚的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发达D.中国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
2024-04-17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文昌市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药材随着商旅沿着丝绸之路流布世界各地,《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肃州生产、贩卖中药材的记载。13世纪的波斯宰相拉什德曾派年轻医生远行中国学习中医药学,并用波斯文写成了系统介绍中国科学与医学成就的《唐苏克拉玛》。17世纪40年代来华传教士卜弥格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著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1688年,俄国人到中国学习种症术,之后传到了西欧,盛行一时。19世纪,《英国医学杂志》相继报道了中国针灸疗法。20世纪,法国人苏理莫昂专门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著有《真正的中国针灸术》。中医只是西方医疗的补充手段,西方民众只是选择性地接受了具有东方地域特征的药材和针灸。

——摘编自王亚丽等《从中医西传看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明朝末年,伴随着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具有近代意义的西方医学逐渐进入中国,当时传入的主要是解剖学、生理学知识。19世纪,医学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特别表现在与中医学相较更有实力的外科学上,如白内障手术、乙醚麻醉法等。一些有见识的中医学家已开始了融通中西医的活动。清朝末年,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自办医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开设医学科和医学实业馆。医疗保健制度、公共卫生与防疫等也开始仿效西方施行。到1912年,随着共和政府的建立,万象更新,现代医事制度也随之确立,西医大行其道,传统的中医被屏蔽于这一系统之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甚至提出“废止中医案”,中医界据理力争,如张锡纯主张中西医理相同,应取长补短,和衷共济。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医西传与西医东渐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医东渐加速的原因。
2024-04-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时,东北的夫余王国与汉朝建立臣属关系,长期受玄菟郡管理。《后汉书》记载:“其王葬用玉匣,汉朝常豫(预)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则迎取以葬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郡国并行制逐渐完善B.节葬已成为社会风气
C.汉朝与夫余关系密切D.各民族差异完全消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