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2022年央视春晚由德阳市宣传部选送的创意舞蹈《金面》,舞蹈中的演员戴着黄金面具,就是以三星堆出土黄金面具为基本元素制作,并由此铺衍一段亘古爱情故事。当故事穿越回今天,女主角回到三星堆博物馆,她的眼泪唤醒了三星堆青铜人像。据此可知,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春晚的意义是(     
A.珍视古老文物B.强化视觉效果
C.坚持文化自信D.让文物活起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二十家子古城遗址中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冶炼厂,出土了大量铁制 农具。这些文物可用于研究西汉时期
A.中原农耕方式的外传B.屯田制度的实施范围
C.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D.边地战事的频繁程度
3 . 阿富汗北部和哈萨克斯坦西北部都有汉代漆盘残片、铜镜和丝绸、服装等出土;叙利亚也出土了带有汉字的绢。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汉代(     
A.丝绸之路的贯通B.手工业的先进性C.外交空间的扩大D.移民实边的政策
2024-05-24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峡地区考古出土了大量并有其自身特点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从器形看,有猪嘴形、蘑菇形等当地动植物特点的器物;从纹饰上看,有绳纹、山字形纹、谷穗纹、鱼形纹、水波纹等。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A.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B.手工业成为独立的部门
C.陶器种类多样技术先进D.生产生活蕴含审美情趣
5 . 自20世纪20年代起,考古学家对四川三星堆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其中,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等文物造型令人叹为观止,与同时期中原地区青铜器的风格颇多不同。由此可知,三星堆文明
A.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和原创性B.体现出中华文明多元的特点
C.青铜铸造技术超越中原地区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6 . 海龙囤文化遗产本是一座规模宏大、防御体系完备的山城。最新考古发掘表明,其被称为“新王宫”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处土司衙署遗址,其中出土了大量朝廷赏赐的青花瓷器。遗址有“前殿后寝”的整体布局,又有土司建筑特点,在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鼎盛,毁弃于万历年间。由此可见,这一文化遗产
A.保存了古代中国成熟的军事防御体系B.见证了元明时期“改土归流”的历史变迁
C.是中央与土司始终保持良好关系的证据D.体现了古代中国一体多元的国家管理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烽燧遗址

201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桁木垒砌而成。在烽燧南侧还发现有土坯垒筑的护坡。遗址中出土的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纪年,已发现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出土的木质实物标本记载了“计会交牌”制度(传递军情和政令),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孝经》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有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还出土了不少动物骨头,有马鹿、野猪、黄羊、鱼等,多数属于野生动物。

(1)烽燧遗址出土了哪些类别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历史面貌。
9 . 据考古发现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如陶尊、铜爵等,且成套用于随葬,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礼乐制度已经建立B.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C.阶级分化国家产生D.私营手工业的发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战国以来零乱错杂的交通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大修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将各国道路纳入统一的交通系统之中。秦代形成的陆路交通网在汉时又历经拓修完善,并随疆土的扩展进一步延伸。自长安而东,经洛阳达临淄,为东路干线;自长安而北,直达九原郡,为北路干线;自长安向西,经由河西走廊,延长到西域诸国,为西北干线;自长安向西南经汉中,以达成都,并远至云南,为西南干线;自长安向东南出武关,经南阳,以达江陵,为南路干线。此外,还有一些支线和水运干线通向全国。由此,疏密交错的交通干线、支线结织成网,形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等

材料二 敦煌悬泉置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汉代邮驿机构遗址。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悬泉置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悬泉置由坞院、房屋、马厩等设施构成,其中坞院总面积2500平方米,院内有房间27个,常驻人员包括官吏、驻军、办事员等30余人。(图为悬泉置复原略图)考古人员在悬泉置遗址中发掘出6000余件生活用品,有竹木漆器、铜器、陶器、皮革、丝绸、毛麻织品等。从悬泉置出土的汉简文书有25000余枚,内容有皇帝诏书、国家法律、行政文献、驿站文书档案和工作记录等。出土汉简表明,《汉书·西域传》上记载的西域诸国如楼兰、于阗、康居、莎车等国的国王或使团都曾经在此停驻。悬泉汉简中还发现了“浮屠简”,以及《论语》《孝经》的一些残片。微博悬泉置遗址出土了460余件纸张,其中9件是写有文字的汉代残纸。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纸。汉代“列邮置于要害之路”,形成了完备的邮、驿、亭、置系统。悬泉置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在汉代存续了200多年。从长安到敦煌,汉代里程简记载了46处停靠站点,每一处都应是具有类似悬泉置的功能和规模设施,负责传递朝廷公文和军情急报、接待过往官员和西域使者。


——摘编自《大汉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交通建设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悬泉置遗址考古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20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试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至少三个方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