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1 .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载:1922年,仅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山西、察哈尔八省统计垦殖公司由59家扩增到100家,资金达到1245万元。但这一切的规模还实在太小,全国的统计也就相当于军阀阎锡山一人的家产。材料说明(       
A.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剧
C.农业经济模式转型艰难
D.军阀统治阻碍经济发展
2 . 下表为1880—1894年商办企业创办情况统计简表(部分)。据此不能得出,这批商办企业(     
A.创办得益于奖励实业政策
B.投资主要集中在轻工业
C.规模遥遥领先的是纺织业
D.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015-06-25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清朝原本在全国各地港口都设有海关,分别归当地督抚管辖。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并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1853年,小刀会起义捣毁了上海海关,清朝海关官员逃跑。之后外国侵略者提议由各国派代表与清政府一同重建海关,从此中国海关的高级职位都被外国官员把持。1861年起,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个世纪,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海关。在他管理海关时期,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赫德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清朝末年,总税务司将税款的保管账户全部转到了外国银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渐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并与1928年开始与美英法等国重签关税新约,1933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了关税自主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延续了95年的以洋员税务司为主宰的海关制度,宣告结束。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海关改革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子弟富豪平民贫民
69.6%6%15.7%8.7%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
5 . 据台湾学者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统计。1862——1910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主要的类型有: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2、5、7、42B.5、7、42、2C.7、42、5、2D.42、7、5、2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文明是流动的,其进程和影响因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在举世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徒是“全人类中最不容异己的人”。中国儒学虽为国家宗教,但它博大而无所不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他将儒家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崇尚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张丽艳、苗威《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材料二 据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统计,到1895年,共翻译西学书籍354种(不包括宗教类),其中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也有少量史地、政法类书籍。……据《译书经眼录》记录,在20世纪初年翻译的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颂扬儒学“博大而无所不容”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理解。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儒家文化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同1895年之前相比,翻译著作种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
2013-09-04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五)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无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材料三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
材料四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经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何明朝前期以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世界?
(2)列举中国古代三项早于西方千年的科技成就。
(3)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中最卓人物是谁”是谁?其主要成就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三、四,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迈开近代化的步伐的原因。
2010-09-16更新 | 8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港口域市,它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处于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交往的必经之路上,由于居于水运中心的位置,重庆受到外国列强的关注。他们要打开西南地区的广阔市场,就必须开埠重庆。到1876年,中英《烟台务约》规定开辟川江的门户宜昌为商埠并允许“英人派员驻渝查看川省之英商事宜”,重庆在事实上对英法等国开放。1891年重庆建立海关,正式开埠。由于此时日本尚未在中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以不能分享重庆开埠之侵略权益。
材料二     1875-1911年重庆港进出口贸易额统计《单位:万海关两)

注:土货是指本国产的物品。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等西方列强在重庆开埠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重庆开埠问题上取得与英法同样的特权是通过哪一条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l875—1919年重庆港进出口贸易的特征。并说明它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l912年和l914—1918年间重庆洋货进口值相对较低的原因。
2010-07-08更新 | 9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