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2 道试题
1 .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运用“二重证据法”判断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但是,随着新的碳14测年数据的公布和西方学术观点的影响,部分学者不同意给二里头文化及其他文化贴上夏文化的标签。材料主要反映出(     
A.中国考古研究远落后于西方B.科学技术进步影响历史研究
C.二里头文化并非夏文化遗存D.史实认定只能依赖考古发现
2023-11-04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西汉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将其列入《史记》本纪。唐代刘知几则认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位史家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历史人物面相的复杂
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个人情感倾向的影响
2023-11-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建议,下诏削夺依托冶铁、铸钱、煮盐等致富的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引发吴、楚等七国叛乱。朝廷派兵平定了这场叛乱。平定七国之乱(     
A.为盐铁官营创造了条件B.彻底地解决了王国问题
C.出于“惩亡秦孤立之败”D.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
2023-11-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4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其意在强调(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D.秦朝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2023-11-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5 . 如下图为出土秦标准计量器主要分布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信息可用来说明(     
A.私营商业迅速发展B.秦朝重视巩固统一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2023-11-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秦朝以前,一般人皆可自称为“朕”。秦统一后,“朕”成为皇帝的专属自称,皇帝的命令称为“诏”,印章称为“玺”,对皇帝的名字也要进行避讳。这些规定旨在(     
A.凸显皇帝独尊B.确保皇帝独裁
C.重建贵族等级D.宣扬君主功业
2023-11-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7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与材料相符的是(     
A.削弱宰相权力B.倡导五德终始
C.恢复礼乐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
2023-11-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已普遍采用牛耕,而在秦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牛耕发展则较为缓慢。这可以用来说明秦国(     
A.最早出现铁犁牛耕技术B.先进耕作方式向外扩展
C.青铜生产工具已被摒弃D.农业生产技术巨大变化
2023-11-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9 .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玉石钺,最初是一种农具,后来演变成为兵器,以至成为一种刑具。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演进的趋势B.早期文明的成熟
C.青铜铸造的发达D.生产工具的革新
2023-11-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是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归隐思想,也只是在实现自己政治理论无望的时局下,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表现。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西周末年,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礼崩乐坏所导致的士的再就业需求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无论是后世诸子百家的称谓也好,还是九流十家的说法也好,都表明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丰富程度。中国思想由此实现了突破,并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价值,塑造了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治国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2023-11-01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