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
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
2024-05-14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记》所记汉朝除京城长安之外的18个都会中,北方地区拥有13个,今江南地区只有吴县-个。唐朝著名的城市首推长安,其次洛阳,再次扬州,再次广州,再次泉州、益州,最后越州。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治中心南移趋势B.南方经济地位日趋加强
C.城市经济职能为主D.关中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3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作出如下设计。

主题史实核心
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间实力的变化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欧洲主导
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美苏主导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个力量中心

阐释:“一战”后,虽然美国实力上升,但英法综合国力仍占优势,在战后确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以英法为中心的欧洲仍占据主导地位。“二战”重创欧洲,美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多极化趋势出现并逐步加强。


请参照上述范例,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计量史学的最大特征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它使许多传统的看法得到检验和修正。同时使历史学家更多地把目光转向了下层人民群众,转向了物质生活和生产领域,转向了家庭史、妇女史、社区史、人口史、城市史等专门史。历史资料的来源也更加广泛,像遗嘱、死亡证明、法院审判记录、选票、民意测验等等,都成为计量分析的对象。由此反映了(     
A.历史研究逐渐数字化B.历史研究重视证据
C.计量方法优于传统叙事方法D.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的趋势
2021-12-07更新 | 311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 学年上学期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一)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各类煤炭的市场占有量(单位:吨)变化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华资煤

470443(14.51%)

514873(18.45%)

936731(28.26%)

1292930(40.68%)

外资煤

1361255(41.99%)1343090(48.129%)1226089(36.99%)1320137(41.53%)
抚顺煤(日控)

610230(18.82%)

361572(12.96%)

429870(12.97%)

176600(5.56%)

日本煤

614953(18.97%)

369173(13.23%)

520458(15.70%)

255054(8.02%)

其他外煤

185249(5.71%)

202139(7.24%)

201406(6.08%)

133857(4.219%)

总量

3242130

2790847

3314554

3178578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B.中国的煤炭工业水平逐渐超越日本
C.时局变化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D.经济危机使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美国里根总统(1981—1989年任职)的一位资深内阁成员亨利·萨维森曾说:“我们遵循的三个标准是:他是否是里根的人?他是否是共和党人?他是不是保守的?或许我们最关注的就是保证保守思想得到合适的代表。”这反映出美国(       )
A.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B.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C.国家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政府运行机制存在弊端
8 . 论述题。从医疗社会史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可以提供给我们比较新颖和独特的视角,去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其渊源可追溯至16世纪的明末时期,而西医传教士入华却可视为纯粹的近代现象。早期传教士多为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人,这些国家所依据的信念与早期启蒙运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属于“近代殖民帝国”的扩张理念。这种心态是19世纪以前的基本状态,但19世纪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西方的殖民扩张已由欧洲老式的殖民体制逐渐融入了美国和日本等新兴的殖民形态,不仅使传教的手段更加多样化,而且亦通过资金的大量注入使传教身份更加复杂化。他们依托的完全是“现代殖民帝国”的理念,“西医传教士”的出现就是19世纪西方扩张活动区别于以往的重要标志。

——根据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整理


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选取一个除医疗社会史之外的角度,对西方从“近代殖民帝国”转变为“现代殖民帝国”的过程进行评述。
2023-11-08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
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
2022-12-14更新 | 884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贫困治理

材料一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内容主要包括:缩小救济对象和范围;实施“济贫院检验”和“劣等处置”原则。“济贫院检验”原则旨在使申请救济的穷人到济贫院中接受救助;“劣等处置”原则旨在通过降低救济水平至有工作的劳动者的水平以下,并通过济贫院严格的“监狱式”管理,使被救济者能够勤奋工作以早日走出济贫院实现就业。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描述说:“这个监狱让这些社会的残渣(穷人)都变成了金钱。”

——摘编自王丰《恩格斯对“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80年,中央财政首设“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自此开启了中央政府专项扶贫活动。从1982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1982年的“一号文件”,核心变化就是总结之前实践经验,给农民发明的“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上了户口”,使之有了合法的身份和户籍。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反贫困的组织系统正式确立……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增速快于城市,这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张瑞敏《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颁布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反贫困事业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