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 . 某同学以“冷战局面的形成”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下是他选取的部分素材,其中不适合这个学习主题的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稿B.杜鲁门在1947年国会的演说稿
C.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D.欧洲联盟的成立
2020-12-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是该名录构成示意图

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中国与所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密切配合
D.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4 .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78年、2002年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个体工商户2850.53万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就业人员比重达18.7%。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自然经济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小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何时?它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后果?
(2)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近现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2019-07-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5 . 历史信息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实现工业化是近代国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问题:


图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2一五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信息,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0-04-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图是1952—1955年中国沿海与内地工业产值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内地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B.沿海工业发展出现衰退
C.工业不均衡局面得到改善D.农业发展已落后于工业
7 . 如图是1872~19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
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快速发展
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商人投资工商业热潮
C.列强暂时放缓经济侵略利于民营工业大发展
D.清政府的政策对民营工业的发展放松了限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 李冰B.战国 郑国
C.东汉 杜诗D.东汉 崔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