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清初以来,“伶人士人化”倾向显著。一方面,当时家庭戏班繁盛,士人不仅参与戏曲编排,甚至“下海串戏”,部分士人更是被迫“以曲谋生”。另一方面,“伶工贱伎”的卑贱身份驱使伶人崇儒尚雅。乾隆时,伶人桂林官不仅喜书史,擅画兰,而且“能举业”,并因此入幕做了幕僚。部分伶人品格高尚,名垂青史。劝谏明朝大臣钱谦益投水殉国的柳如是便为其中翘楚,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晚年耗十年心血著八十万言《柳如是别传》,以表彰其超越士人的品格气节,誉其为不世出之奇女子。

——据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等整理

材料二   京剧大师周信芳(18941975),6岁拜师,7岁登台,因表演风格与其他老生演员截然不同,独成一派——“麒派”。周信芳一生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九一八事变后,他排演《满清三百年》,宣扬爱国教亡,对历史上的汉奸卖国贼大加斥责。”一·二八”以后,他改编并演出了《明末遗恨》,唱词中有:“富家翁只知道鱼肉百姓,他把那国家置若罔闻”“兵是匪,匪是兵,长官造成”“这时候再取乐太无人性”等。观众观此剧,鉴古抚今,莫不感动。七七事变后,周信芳参加上海戏剧救亡协会,主持京剧的宣传演出活动,排演了《徽钦二帝》《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剧,坚持以历史故事进行抗日宣传,直到19417月在敌伪胁迫下,才告停演。

——摘编自杨浩等《旧上海风云人物》

材料三   1951年,中央发布了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对全国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以自愿和引导的方式加以改造;把群众喜爱的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看作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改革旧戏班中的旧徒弟制、养女制等不合理制度。1952年,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23个剧种演出了82个剧目,戏曲名家梅兰芳、周信芳等获得荣誉奖,展示了戏曲改革的初步成果。梅兰芳、周信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他们为代表的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各项艺术活动,为工农兵演出,参加了赴朝义演,忘我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

——据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伶人士人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信芳编演历史剧《明末遗恨》的主要目的,归纳周信芳编演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推行戏曲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4 . 物质文明的创造与科技、政策、社会环境系系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其中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史料是哪一个?为什么?

材料二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并写出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思想政策。

材料   三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

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元》


(3)依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主要措施及客观效果。
2020-04-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2019-10-17更新 | 297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代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才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获取史料的途径有
①史书记载 ②文学作品 ③考古发掘 ④民间传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认为大学是培养“硕学闳才”的场所,教育应该是为受教育者本体着想的,要立于国民的位置。蔡元培先生革新北大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改变学生的观念。教育学生在求学时要“抱定宗旨”,不将大学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大学不是养成入仕致富资格和贩卖知识的场所,“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而要求学生得真学问。致力于将学子培养成为具有高深学问的研究者和改造社会的中坚人物。他十分重视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对于人之个性培养的作用,并以“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来概括教育培养的功能。

——摘引自孔祥光《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高校迁往大后方坚持办学。然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华北联大却挺进到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坚持办学,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华北联大学生生源的来源十分广泛,他们的政治素质、家庭出身、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华北联大十分关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学校设立了政治指导处,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院系设立政治指导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这些课程包括“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革命史”、“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区建设”等专题报告,比重约占全部课程的20%。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消除旧中国的教育和生活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摘编自王大广《华北联大的办学特色及历史贡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北联合大学的办学方针,分析中国共产党创办华北联合大学的历史意义。
2022-12-05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明代中后期的一些小说中,一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成为主角,他们大多凭借其真挚的性情、踏实的生活态度、对平等的执着追求等,最终赢得了大团圆的结局。这些小说
A.颠覆了程朱理学的伦理说教B.得到了商人群体的创作资助
C.具有极强的虚构和幻想特征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9 .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图一上的动物纹饰,商人认为可以沟通神灵
②图二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③图三记载的所有内容已被证明是确实可信的
④上述三图所代表的史料互相印证,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