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十三处、全国四处之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崖石刻:
“晚甘候”——武夷茶最早的雅名
唐代,孙樵出差来到武夷山,品尝了地方官员招待的武夷茶后,赞叹不已。回京后孙樵将武夷茶与朋友分享,他将武夷茶拟人化为“晚甘候”,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晚甘,也意指武夷茶的“回甘”,回味无穷。
武夷山茶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留下了多处石刻,并创建理学新派系——闽学,成为力学一代宗师。

材料二   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高令印《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茶叶外销有据可查的最早史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民国出版的《茶叶产销》一书提到:“五世纪后期,土耳其人至蒙古边境,以物易茶,首肇其端。”其后日本、朝鲜、南洋等周边国家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还很有限。16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亚洲市场变得微不足道,美洲、大洋洲、非洲市场均由荷兰、英国转口输入茶叶。输入茶叶的国家,17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18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则增加了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美国、匈牙利、意大利等。19世纪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茶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舶来品,“茶价异常昂贵”,18世纪上半叶1磅茶要17先令半,18世纪50年代仅8先令。1790年茶价为每磅3先令7便士,1810年减为2先令。清代前茶叶出口以江南茶和绿茶为主,清代以后外销茶产区包括苏、浙、赣、皖、粤、闽、滇、湘、鄂九省。最先出口的是武夷红茶,旋即绿茶压倒红茶,18世纪后半期起出口又以红茶为主,至此奠定了我国外销茶区及茶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陶德臣《简论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摩崖石刻有哪些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为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繁荣的原因。
2023-10-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石柱回龙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3-09-15更新 | 3721次组卷 | 31卷引用:重庆市石柱回龙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边疆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稳定、安全、繁荣与和谐发展,我国历代王朝在治边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治边方略。阅读材料:

材料一 唐朝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在此基础上设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中央政府。唐朝通过册封来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还将公主嫁与这些边疆民族的首领。

元朝设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元朝对吐蕃地区实现了直接管理,在西北边疆采取了设置军政机构等政策,还建立了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东北边界,标志着王朝国家的历史疆域开始有了明确的界限。这样,一种新的边疆治理思路,即通过王朝中央直接控制边疆的边疆治理方式,就逐渐萌生。这种边疆治理的新思维和新方式突出体现在对西藏“实行‘以藏治藏’之新政策,同时辅之以中央王朝的监督和管理,也就是从间接羁縻统治走向直接统治”。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三 边疆各少数民族在与中原王朝政治体系交往的过程中,纷纷内附、归附、臣服、降服于中原王朝,成为王朝国家中的少数民族,而王朝国家则成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对象。对于国家来说,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从边疆治理的角度来看,在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而且要提倡民族文化与国民文化的交融,把民族文化整合到国民文化之中,使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摘编自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唐朝的边疆治理政策内容和元朝边疆治理政策体现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治理西域和吐蕃地区的相关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治理西藏政策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在边疆治理中应坚持哪些原则性问题?
4 . 对于汉初恢复分封制度,传统观点认为是刘邦鉴于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而导致短命而亡的教训;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基于楚汉战争时已分封诸王的事实;又有学者提出,刘邦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汉初恢复分封制的认识
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引发“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
C.三者观点都不全面,均无价值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