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楚君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春秋时期,楚庄王熟练引《诗》,并将《春秋》《诗》《世》《令》《语》等作为贵族教育文献;至战国,楚国成为七雄之一、又称自己祖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据此可知,楚国(     
A.尊重西周王朝的统治秩序B.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
C.恪守了“华夷之辨”的传统D.依靠教育和文化争夺霸权
2023-11-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双江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至北宋前期,时人以诗人的眼光评价杜甫,其作流传不广。但到了北宋中后期,宋人从“文”和“道”推崇杜甫,认为“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由此,“学诗者,非子美不道,虽武夫女子皆知尊之”。这一变化(     
A.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B.说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受时局和理学的影响D.是北宋崇文方针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它描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这些诗句
①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②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现实
③句式较为灵活,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④体现了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 该诗描写的科技成就(  )
A.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C.打破了美苏两国的垄断D.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5 .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2021-01-10更新 | 822次组卷 | 46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
2016-11-27更新 | 1475次组卷 | 43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