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1842年,晚清财政收入中,田赋占比为76%;到了1911年,田赋仅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7%。这反映了(     
A.国家经济主权不断丧失B.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C.农业经济发展不断萎缩D.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压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皇帝不赴内阁亲视票拟,故令阁臣票拟。皇帝在内寝仍不亲视政务,则批红亦由太监代之。因此明代司礼监,权出宰相辅上。因此宦官逐渐骄横跋扈。”这表明明朝(     
A.实现了权力的平衡B.宦官专权导致皇权衰落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中枢权力运作存在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游戏历来被基督教视为“魔鬼的礼物”,但15世纪以来,画家们创作了一系列宗教肖像画,在画面图中小天使显现为普通儿童模样,手里拿着一辆小玩具车,童年耶稣游戏场景中,耶稣的玩具有陀螺、风车、十字架等。这反映出当时(     
A.宗教题材表达现实诉求B.世俗生活强化宗教信仰
C.经济发展影响娱乐观念D.艺术创作抒发浪漫情怀
2024-02-08更新 | 30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古代文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多元特征。以对大河的态度为例,①_______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传说。在他们眼里洪水之神尼诺塔并不慈善。但②_____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上述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A.①希腊人   ②埃及人B.①苏美尔人   ②埃及人
C.①苏美尔人   ②印度人D.①希腊人   ②印度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英文“Modern”一词在16世纪才开始使用,原意是“目前”或“最近”,17世纪以后渐渐有了“较好的”含义,被历史学家用来指自己的时代,以有别于已过去的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A.启蒙思想渐入人心B.人文主义推崇古代
C.西方中心论受追捧D.自由主义强调权利
2024-01-29更新 | 346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简史

时间概况
17世纪荷兰战胜西班牙后,它经营的航海业和国际贸易一时无与匹敌。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1609 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取消金属币兑换业务而发行纸币的银行。同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即阿城斯特丹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迅速取代了意大利的城市国家,成为欧洲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以绝对记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在一战后恢复了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纽约开始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平分秋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凭借美国无与伦比的雄厚的经济实力,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苏黎世担负起西欧资金交易的重任,成为西方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随着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许多发达国家跨国投资、融资规模迅速扩大。除了伦敦、纽约、巴黎、苏黎世、法兰克福等旧有的金融中心迅速扩张外,在政府推动下又发展起来一批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曼彻斯特、芝加哥、旧金山、新加坡、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等;同时,地处亚洲的东京、香港、大阪等国际金融中心也开始崛起。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开始形成。

—据黄育华《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7 世纪阿姆斯特丹在金融与贸易领域的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以来国际金融中心演变的主要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渤海高氏是一个世代跻身上层集团的显赫家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从这个宗成走出的王侯将相如过江之鲫。高适出生于704年,其时家道已经中落。他自小一心渴望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723年,二十岁的高适独自闯荡长安,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但当时进士科录取人数很少,而且即使高中进士,也有不少人因为不能通过吏部的考核而无法为官。在求官无果后,高适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城郊定居,开始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753年,已届五十岁的高适西出阳关,进入名将哥舒翰的幕府担任书记。757年,高适作为淮南节度使平定了永王之乱。762年,他又因为成功平定西川兵马使叛乱而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镇守四川。后来,因对吐蕃作战失利,高适被改任为刑部侍郎。765年,高适去世。

——据郑烃坚《高适:从村野诗人到封疆大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自所视取的情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要:生确全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0年,安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安徽省委听取基层农民的建议,决定在合肥市南新庄生产队进行责任田试点,基本内容是在计划统一、分配统一等基础上,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以产计工等。南新庄社员生产责任心大大加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之后,在开会讨论南新庄试点经验基础上,安徽省委决定扩大试点。1961年,安徽省委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得到了党中央对小范围试点的支持。1962 年,中央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前判“单干风”,安徽的试点工作被中央叫停。

材料二   1978年安徽遭受大旱,为推动洪冲抗灾,肥西县山南区多个公社在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自行尝试包产到户。次年2月,安徽省委派人到山南区调研,决定在山南区正式展开试点,以“规定每个劳力耕种土地数量、每亩产量和生产费用、超产奖励和减产赔偿”为土要内容的“五定”法在山南区全面推广开来。省委书记万里在5月视察山南区时表示:试点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吃饱吃好,你们只管干下去,不要顾虑。后来万里向邓小平作汇报时,邓小平也表态支持。当年山南区粮食获得大丰收,包产到户也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展开。

—以上材料均据吴象《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在核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分析第二次农村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
10 . 近年来,智能机器自身的道德和法律地位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侵犯隐私、冲击就业、使人类“衰弱”或“去技能化”等问题,日益成为网民的热点话题。这反映出(     
A.科技进步加剧社会治理的复杂化B.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D.互联网充满杞人忧天的反智言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