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2016年在江西发掘的海昏侯墓已出土2万多件文物,“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此评价是由于该墓
A.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B.陪葬文物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
C.出土文物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全面的
D.全面再现了西汉时期的社会面貌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一般认为商朝是信史时代的开始,其理由是(       
A.商朝的历史有甲骨文明确和完整的记载
B.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现,殷墟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物
C.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朝以前的历史只有口头传说
D.商朝之前的古文献记载必须得到考古文物印证才能被证明是信史
2015-11-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四川邻水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距今约5000年的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如表为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内发现的部分文物遗存。从这些遗存可以推断出南佐地区(     
动物遗存猪骨、鹿角
植物遗存碳化的稻、粟、黍
骨器笄、锥、针、镞
陶器红陶、白陶、黑陶、灰陶
石器锛、铲、刀、凿、石球、刮削器
建筑材料土坯、陶砖
A.手工业领先于世界B.人们的定居生活逐渐形成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D.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
2024-01-20更新 | 40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A.村落推动早期农业产生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C.自然环境制约居住形式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
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丝绸在古代传说是黄帝正妻嫘祖发明的,传说中的嫘祖就是古代蜀地人。《华阳国志》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涂山举行祭天大典,“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1986年在广汉三星堆发掘中,出土的青铜立人像服饰上的花纹非常华丽。2021年三星堆考古出土了纺织品残留物。这表明
A.考古发现能够佐证历史文献记述B.中国在上古时期发明了丝绸
C.文献记述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考证D.考古结果还需进一步考证
7 . 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
A.中华文明曙光初现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D.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觚(gū,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期的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的铜觚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上述考古发现表明商代

A.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B.统治中心不断变化
C.中原文明有所扩展
D.社会礼仪等级森严
9 .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考古存在造假嫌疑
B.郡县制的消亡
C.中山国的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2017-08-29更新 | 238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而被废黜。2016年,在海昏侯墓(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以及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表明
A.文献记载因受编撰者主观影响而价值不大
B.刘贺“荒淫迷惑”等记载是当时人的丑化
C.文献记载比考古发现更具有真实性和价值
D.了解刘贺的真实面目须更多史料相互印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