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三代所建造城邑不但是建筑行为,也是政治的行为,不同城邑在规模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等级的宗法性政治权力,《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同时中央政权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加以制约。如周代重农,以为本业,商业受到严格管控。但当某一行政中心城市建立或撤销,城市人口集聚或消散又会推动城市工商业乃至区域经济的繁荣或衰退。

——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行政中心城市体系序列中首都是最为重要的城市。其庞大决定了需要更多的农产品补给。西周的洛邑和秦汉的关中平原是当时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带,汉代以后受经济变动和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之间矛盾的影响,但政治重心一直在北方。经隋炀、元两朝的开辟和修整,京杭大运河全面贯通,南北物资大规模运输因而通畅。极大地缓解了隋唐以来首都物资的供应紧张情况,而且亦对中国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在行政中心城市体系之外,出现了以扬州、临清、天津等为代表的大运河城市。

——据鲍成志《区域经济变迁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演化》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失去了天下粮仓的地位。这种供求关系变化直接推动了全国的跨区域长途贸易。与大运河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官方漕运有明显不同,沿江、沿海新出现的以商业为主的经济型城市更多地服务于民间商品流通。清代康熙朝以后,以海路运输为主的国内区域间的贸易出现大的发展,沿海流通枢纽城市也随之大量兴盛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国古代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内陆性特征。

——据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先秦三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首都选址的因素。并分析隋元两朝开辟和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发展的新变化。
2023-11-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封诸侯这一举措尤为重要。周王室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在诸侯国内部,诸侯王再行分封。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独立。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法国封建等级中最高一级是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公爵、伯爵、侯爵、大主教、主教等高级封建主,高级封建主又将土地转封给子爵、男爵等下属,子爵、男爵再依次封给最低一级的骑士。土地封受后,封主与封臣结成领主与附庸的主从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而处在金字塔之下的则是以农奴为主的广大依附农民。在封主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后,封臣要对封主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仪式。领主与附庸之间互有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未履行其义务,臣属关系都可能破裂,或领主将采地没收,或附庸将土地转归更上一级领主,或者变为私有地。但是,由于采地的不断争夺、继承和分裂,二者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法国封建主又奉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就会造成一个封建主有若干个领主的情况,即封建主乙是甲的附庸,可能又是甲的领主或丙的领主。复杂的关系使封建主之间难免出现争夺乃至混战。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分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法国的政治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法两国分封的相同之处。
3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费正清曾说:“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该地惟一代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

——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管理制度的不同,并说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
2022-03-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壬戌学制发轫于1915年,经不断修正,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公布了“新学制体系”,史称“壬戌学制”。它一反清末民初仿照日本学制的模式,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四”的单轨形式,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经国民党政府修修补补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这个学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

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该学制规定:高级小学、初级中学可以设立职业科,高级中学分为普通、农业、工业、商业、师范等科目。

——摘编自袁强《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等

材料二   英国幼儿教育是在18世纪后期“自由”与“博爱”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为纺织厂的工人建立第一所幼儿学校;1911年,麦克米伦姐妹在德普特福创建“户外保育学校”,招收所有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贫民和工人的幼儿。在英国,由于受到卢梭、欧文等哲学思想的影响,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正规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1988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第一次在英格兰和威尔逊实行全国课程,加强了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干预。20世纪90年代以后,《兰伯尔德质量报告》和《皇家艺术学会报告》都强调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兰伯尔德质量报告》建议学前课程应当建立在八个主要学习领域,《皇家艺术学会报告》指出,应当为所有34岁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摘编自蒋盈《英国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幼儿教育的特征。
2022-02-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12月,前苏联最高苏维填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该法律规定:中学修业年限由10年延长到11年,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由7年延长到8年;学校大量增加生产教学和劳动时间,并兼施职业训练;高等学校优先招收有两年以上工龄的青年等等。这次改革加强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但开始暴露出严重的缺点:生产劳动时间过多,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学校中由于缺乏必备条件,组织生产教学和职业训练遇到困难。改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张耀源《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材料二   50年代初,采取“一边倒”、“以俄为师”的方针,模仿苏联教育重建新中国教育制度。从教育理论到学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教材、方法等各方面对“苏联经验”系统地全盘移植。为了适应工业化需要,加速培养专门人才,从1952年开始,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其基本特点是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紧密相连,国家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

——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5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发展的背景。
2021-12-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多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到印度的航运。

——摘编自《简明中国经济史》与金开诚《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宋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社会观念变动的表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和瓷器;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重要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

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茶饮需求。宋代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及宗教文化的发展。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摘编自张莉《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归纳文明交流的特征。
2021-07-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祐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

——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元璋时期厉行海禁政策的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崇祯皇帝锐意改革。上台之初,他就除掉了魏忠贤,大快人心。但是他面对的形势又极其复杂。发源于陕西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已成燎原之势。关外满洲兴起,连克沈阳等重镇,觊觎中原。内部形势也不妙,明朝的最后几位皇帝大多是无道昏君,官场腐败,宦官专权,社会风气低迷涣散,更加重要的是在人们心目中明朝统治的合理性已经消失殆尽,农民结群为盗。

崇祯皇帝把改革重点放在了惩治腐败上,他选择依靠特务机关,也就是东厂和锦衣卫,侦查拿获了一些官员贪渎的案件,但崇祯皇帝无法阻止厂卫特务们渎职贪腐。崇祯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改革最终失败,明朝也走向了覆亡。


(1)根据材料,归纳崇祯帝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崇祯帝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失败的根源。
2021-05-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的意义,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说明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