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地区书院分布统计简表

今地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河北



3

河南

2

2

11

陕西

7


1

江苏



29

浙江

5


159

福建

6

1

85

江西

7

8

224

湖南

8


70

广东

2

1

39

四川

6


31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不是偶然的,其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一文中指出,由于唐末五代官学衰落,无暇顾及学校的修建,学生往往苦于没有地方求学,因而一批学者选择了创建书院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来满足当时学生读书求学的愿望。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都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宋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朝中要职甚至军务均由文官来掌控。为稳定宋朝统治,争取士人,宋朝统治者开始支持书院的发展,不断有赐书、赐额、赠田、赠屋的举动。

——摘编自张晓荣等《宋代书院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书院发展的特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024-0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67年,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石油作为斗争的武器,加大了对埃及的援助力度。自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东推行的战略是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尽管导致埃以双方在19671970年发生了持续3年、损失巨大的“消耗战”,但阿以双方始终没有走向全面的大规模战争。这使得阿拉伯民众长期以来要求收复失地的愿望转化为强烈的失望情绪。从1971年开始,埃及和叙利亚开始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并从苏联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法国开始严厉指责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并停止了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但却继续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以色列在国际社会日益孤立。苏联人从19734月开始向埃及运送了大批武器装备,包括许多埃及急需的先进性进攻武器。1973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严厉谴责以色列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的行为,要求美国等国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援助和支持。当月,埃及和叙利亚签署协定,决定在106日犹太教的“赎罪日”当天发动战争。

——摘编自贾延宾《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前美国在中东推行“不战不和”战略的国际政治背景及其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中东推行“不战不和”战略对中东的影响。
3 . 公元前6世纪以后,两河流域的书写材料泥版逐渐被轻便而便于携带、保存的纸草和羊皮等材料替代,原来流行的楔形文字也逐步让位于阿拉马字母系统中的一种字母。引发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亚述帝国实行了专制统治B.埃及建立地跨亚非两洲大帝国
C.古巴比伦王国的残酷压迫D.波斯人征服了西亚和北非地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00年以前,香料是欧洲大陆绝对的奢侈品。而到了17世纪中期,香料已逐渐成为欧洲普通大众消费得起的商品。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全球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B.全球联系的不断拓展
C.欧洲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D.欧洲农业技术的发展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协商政治”制度的发育及演变

清末谘议局1907年10月 19日,慈禧太后命各省设谘议局。谘议局选举章程规定,只有地方士绅、举贡生员、文武官吏、拥有相当财产者和有中等以上教育背景者才能成为选举人。谘议局的地位几乎与督抚平齐,即谘议局可以对省内重大事宜进行监督。“公同集议”逐步演变成地方协商政治之初始形态。
重 庆政协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召开,会议代表由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青年党5人、民主同盟9人和社会贤达9人五个方面共38人组成。政协会议重点围绕政府改组问题、施政纲领问题、军事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等五项议题展开讨论。在理性与包容的理念下通过反复协商,最终签署了《政府组织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等五项决议。
第一 届中 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协商政治”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
2024-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中,出现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的干扰破坏。为彻底荡涤旧社会残余,顺利进行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边区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与治理,例如鼓励妇女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树立了她们自食其力的信心,也为繁荣边区经济和支援前线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如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生存依托;颁布新《婚姻法》,使妇女获得解放,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与男子平等的建设者;改革教育方针,学校面向工农子弟,并开展扫盲运动,使劳动大众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实行禁毒,使延续百年的鸦片泛滥得到遏制。这些政策举措,紧贴民众生活,惠及普通百姓,切合饱受贫穷苦难的民众世代追求生存保障和更好生活的愿望,因而获得了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摘编自李长莉《社会风气与社会治理:建国初百年回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海外领土的扩张,罗马逐渐建立起行省制。共和国时期,行省的行政管理系统主要由总督和财政官组成。总督由元老院任命,拥有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税收等大权,这推动了军事独裁制的建立。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行省官员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而且普遍。罗马对行省的统治残暴,经常激起行省人民的起义。特别是共和国末期,内战以及边境蛮族的骚扰入侵,严重影响行省经济的发展。屋大维上台后,对行省制进行了改革,把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加强对行省总督的管理和监督等。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二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元史》说行省官掌“方面之权”,充“方面之寄”,蕴含着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元朝的行省犬牙交错,其中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行省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则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及供给军需为主要使命。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政府规定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官员等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管理等,设立地方监察网络等,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屋大维改革行省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的主要特点及作用。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地方治理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打败波斯后,集最优秀的建筑师和雕刻师,兴建了雅典卫城。其以神庙为中心集合大量公共活动场所,是古希腊最具代表的建筑群。古希腊柱式在卫城中广泛应用,柱式具有人体的隐喻,其形态比例来源于完美的人体。多立克柱式仿男体,古朴、庄重、雄厚;爱奥尼柱式仿女体,秀美华丽。卫城中的神庙、剧场、运动场等公共建筑满足了民众举行大型活动的需要,丰富了日常生活,体现了城邦政治的开放性与民主性。

——据高祥生《西方的古典建筑》等

材料二   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完成被视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其采用了天主教所不能容忍的穹顶。设计师布鲁内莱斯留学罗马又走访东方后设计了此穹顶,并发展了罗马的拱券技术、哥特的骨架结构、伊斯兰的叠涩,创新的脚手架施工技术等,集中展示了当时建筑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方法。文艺复兴鼎盛时期,设计师们往往利用狭长的走道或者柱廊,或者是破坏均衡等方法来设计图纸,从而使建筑物有一种感动人心的效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越来越从人的角度对建筑与环境、人与世界进行思考与定位。文艺复兴晚期,世俗建筑变得更多,建筑风格更加倾向于对称构图和华丽,喜好富丽装饰和雕刻。

——据黎汇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探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典时代雅典卫城建筑群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与古代希腊建筑的共同特征,并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西方建筑对我国建筑发展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占城稻引进以前,江、淮、浙一带并没有真正的早稻。宋代主要的水稻品种是粳稻,早粳的全生育期为150~165天,晚粳为180~200天。粳稻生育期长,单季产量较高,但对土壤肥力、水分等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耐旱性差。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往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并分给三路播种。占城稻能种于“高仰之地”,具有“不择地而生”、早熟耐旱的特点。这种取自越南中部的稻种,在传入福建又从福建移植到江浙地区60年后,各地的播种非常普遍,它与中国原有的晚粳稻配合形成了双季稻。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种植,对中国古代稻作发展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曾雄生《试论占城稻对中国古代稻作之影响》

材料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粮食生产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粮食总产量由1987年的40298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44624.3万吨,人均粮食产量由1987年的371.74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393.10公斤。这从根本上扭转了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为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专项粮食储备是国家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设立的储备,主要用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全国性的突发紧急事件等。当时专项储备的粮食来源主要是对余粮的收购。通过建立专项粮食储备,搞好丰歉调剂,宏观粮食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专项粮食储备的建立,使得我国国家专项储备十战略储备+周转储备的中央粮食储备内容逐渐形成。在建立专项粮食储备的要求下,1990年,国家粮食储备局成立。

——摘编自杨羽宇《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引入和推广占城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是历史的主要创造着,但历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孔子、商鞅、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王安石等,都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请任选上面除汉武帝以外的一位历史人物,自拟命题,予以论述。(要求:命题要简练具体明确——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论述要史论结合,可以从背景、措施、影响三大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不要只抄论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