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23-24高二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礼》对贵族宴饮活动青铜器使用的数量和器型都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战国时期,各国宴饮活动所用青铜饮食器具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大大扩充,而且涌现出不少带有明显的生活化倾向的新器型。这一变化(     
A.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B.反映了社会结构变迁
C.开始于井田制的瓦解D.推动了庶民生活改善
2024-02-11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并提出鼓励中国民族报业发展的政策。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笔锋感情色彩浓郁,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央带评论,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瞿小纯《从中国新闻报刊史看其时代特征》

材料二   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废止了前清新闻旧法令——《大清报律》,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辛亥革命进行时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立刻在其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 100 多种,猛增至近500 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 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报刊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政党报纸。

—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办报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报刊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77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熙时期,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地区,有铁厂数十处,投资铁厂的大都是外来客民,他们“携带工本,雇募匠役”,这些投资者的资本都比较雄厚,“凡开厂之商,必有资本足以养活厂内之人”。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商帮活动较为频繁B.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日本侵华期间在中国设立的部分傀儡银行。日本设立这些银行的主要目的是(     
银行简介
满洲中央银行九一八事交后,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并设立该行。最初发行五分、一角、一元至一百元的纸币,后纸币面值增加至一千元等。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七七事变后,日本扶植伪华北临时政府设立该行,最初发行的“中联券”面值为1元、5元、10元和100元,后来面值增加到500元等。
A.转嫁负担以战养战B.争夺中国金融的主导权
C.扰乱社会经济秩序D.对国统区实施经济封锁
5 . 公元前1776年,亚述地区各城邦纷纷向本地区新的霸主以及其他大邦表示臣服,但这些新的外交关系的确立必须得到各城邦长老会的批准。不经长老们批准,各城邦的王不能擅自对大邦称“儿”而降低本邦的地位和独立性。这表明这一时期亚述(     
A.地区霸权更迭较为频繁B.原始民主协商遗风犹存
C.君主专制受到制度约束D.贵族阶层干扰政治治理
2024-01-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48年年底,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城市中公共房产问题的决定》,要求军管会或当地政府成立公共房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与分配该城市中的一切公共房屋,不许有任何例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均不得私自占用民房”。这一要求(     
A.有利于保障市民的生产生活B.旨在打击官僚资本主义势力
C.奠定了计划经济的物质基础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2024-01-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清初学者梅文鼎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对待西方数学“技取其长而理唯其是”。同时,学者王锡阐一方面考证中国古代历法之误,而存其是;另一面提倡“去中西之见,以平心观理”。这反映出清初(     
A.中西方文化互鉴得到加强B.经世思潮推动传统科技的新生
C.科技务实精神得到了弘扬D.封建专制皇权钳制科技的发展
2024-01-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宋朝立法对巨额铜钱外流施以重刑,但东至日本、西至南非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得中国钱,分库贮藏,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这表明宋代(     
A.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B.对外贸易处于逆差地位
C.周边国家干预中国发展D.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
2024-01-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在考古发掘的陶寺遗址附近20公里范围内密集分布着14处陶寺文化时期遗址,这些遗址从空间关系上看,基本上围绕陶寺遗址分布,可分为三个差别很明显的等级,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这可以用来说明陶寺文化时期(     
A.封建等级秩序完善B.行政体制趋于严密
C.集权统治初步形成D.早期都城雏形出现
2024-01-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希罗多德已经有了编纂世界史的实践,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人们所认为的“世界”并不能包括整个人类世界。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致力构筑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在上帝目的规划之中的世界史。16世纪,鲍杜安构想了“世界史”体系,他在《世界史的创立及其与法学的联系》中认为:“史必须是囊括一切的,就像一个有机体,各部分是不可分的。”他指出人类历史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都应当是世界性的。1599年,波普利尼埃尔的《带有完美历史观念的史学史》提出了“整体历史”的概念,他根据文化表征将整体世界历史分为歌曲、舞蹈阶段,诗或史诗阶段,散文历史写作阶段,证明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种指向未来、重视今世而不是古代的完美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人类文化、文明不断向前的进步史。而同时代的勒卢阿将世界历史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他将欧洲文明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摘编自张井梅《1617世纪历史进步观与西方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欧社会整体历史观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6世纪西欧社会的整体历史观。
2024-01-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