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取士不问家世”(《通志·氏族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兴科举的历史背景,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 . 下图是一幅法国人绘制于1871年的漫画。图中下方戴头盔的人物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梯也尔,他正在把城门钥匙递给俾斯麦等人。这幅漫画
A.属于现实主义流派的绘画风格B.揭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C.反映了巴黎公社的有关背景D.反映了德意志统一的正义性
3 .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变化密切相关。唐朝至明朝的城市化率都在10%左右,而战国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20%,唐代城市总数在1000个以上,宋代新发展起来的城镇有80处,拥有10万户的城市由唐代的10余个增加到40个,明代大中城镇数量增加到1000个,而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在1800年仅为3%。1834年,中国关内的18个省共有城镇中心地1653个,城镇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5.1%,这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则毫不逊色。

——马侠《中国城镇人口迁移》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人口城市化率从1843年1.0%上升到1893年的6.0%,而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在19世纪40年代初到本世纪40年代的一个多世纪里,已经从5%上升到28%,其中发达国家有半数以上人口从乡村转移到了城镇。1800年,全世界人口最大规模也就是百万人左右,而且数量很少,西方城市根本没有一个超过100万人口,伦敦最大,也只有959310人。但是到了1900年,出现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11个,其中包括柏林、芝加哥、纽约、费城等在内。

——何一民《城市发展周期初探》


(1)依据材料一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2-07-20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隋唐王朝相继屹立的数百年中,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一切一切,是不涸清泉,滋润着后世。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材料二   说起隋唐,外国亦早已熟知,当第一艘遣隋使船于公元607年抵达中国港口,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隋唐帝国,声威远播,成为著名的古代东方帝国。

——以上均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

——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
2021-06-08更新 | 5549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思想家认为道德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们都非常重视关于美德的讨论。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拥有美德靠的是出身,针对这一传统观念,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的知识从而具备美德。柏拉图则从整个城邦的角度考虑,提出美德应该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美德的践行。

——摘编自马躏非《古希腊艺术中的美德观》

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德观念在保有其追求美德与优长之意蕴的同时,逐渐深化了参与竞争、获取成功的内涵。这一趋向与当时法国教育、艺术领域以及各省学院中盛行以竞赛、展览和征文等形式鼓励竞争意识的现象相一致。启蒙时代的某些法国精英力图将本质上体现贵族精神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一种民族精神,从而实现社会改良之目的。他们希冀通过倡导竞争观念重塑法国人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并且推动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庞冠群等《见贤思齐、臻于至善:18世纪法国社会中富含美德的竞争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美德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美德观念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