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孔子提出了“君子”的概念,他认为“君子”对公共事务有着宽阔的视野,不会因个人私利而影响其对事物的判断。他还认为只有把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有责任心的人充实到政府各部门,才能建立起一个好政府。孔子的这一理念
A.体现了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冲击了周代的礼乐制度
C.影响了各朝代的治国模式D.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苏州常熟县的潢泾镇(即明代太仓的赵市)宋元时是大镇,明初因遭兵火闾里为嘘,但到明成化年间又恢复成市。进入清朝以后,在它的周围又涌现出一批小市镇。如镇西南七里有乾隆末年成市的归家庄,镇东南九里有乾隆中兴起的时思庵镇,镇西北十里有陆河镇,西北十二里有横塘市。

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人口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初,在《申报》登载的各式广告中,宣传传统“砖木结构”的低层房屋广告被“钢石”结构 的高楼大厦取代;传统的马车、独轮车广告被轮船、火车、西式马车和黄包车取代。这反映出 当时中国

A.传统媒介的不断衰落B.广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提升
C.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
4 . 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
2021-05-14更新 | 1730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843年开埠前,上海县人口只有50万;1862年,上海仅市区人口就达300万,外来移民占80%以上,既有周边地区的移民,也有英法美等国的侨民。1846年,上海出口货值仅占全国总量的16%;1865年,上海占全国对外贸易份额的45%。1913年,外企在上海的总资本达6346万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0.34%;20世纪30年代,约46%的外国投资集中在上海。短期内,上海的跳跃式发展
A.表明城市近代化开始起步B.反映近代上海社会风气彻底西化
C.缘于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D.说明传统城市已经转向近代城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代赋役改革体现了货币税取代实物税、徭役以银代役、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三大进步趋向,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彻底废止了人头税。据此可知,明清赋役改革
A.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社会地位B.促进了信用货币推广
C.顺应了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D.消除了人口隐匿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清代学者方子颖在《温州竹枝词》中写道:“三更灯火映窗栈,宵市居然晓市同。夜禁七城都上锁,轻舟还有水门通。”这说明清代温州
A.经商不受限制B.商品经济繁荣C.市民文化活跃D.水陆交通发达
8 . 东汉末年,曹操为解决军粮供应和流民问题,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公元485年,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了土地的授、还制度。两者均
A.助长大土地所有制发展B.实现了田亩均给
C.加快了统一北方的进程D.缓和了阶级矛盾
9 . 论及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有学者指出“百代都行秦政法”、“秦虽死犹存”。下列对秦朝政治风格的描述准确的是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D.“儒臣入直,仅备顾问而已”
2021-04-21更新 | 830次组卷 | 16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康熙年间《广东新语》记载:“广东东莞的茶园村,农户多以种茶为业,富者千余棵,贫者也有百余棵,一年售价为万金。”乾隆年间《棉花图册收贩》注释:“三辅(京城附近地区)……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由材料可知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B.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C.清朝的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繁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