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带着包括古钢琴在内的诸多西方文明成果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才日益密切。利玛窦来到中国后转多地,广交仁人志士,了解中国文化,传播西方文明。他的朋友就包括科学家徐光启和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与李之藻结合西方科学和中国实际创作的一幅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利玛窦还与徐光启一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明末研究数学之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他就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外传播政策、理论与实践历经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78年到1999年),以对外宣传小组成立为起点,《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一批对外刊物陆续发行。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开始逐渐恢复起来,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国家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外宣思想路线。第二次浪潮(从2000年到2017年),以中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起点,“央媒”在海外“抢滩登陆”后进一步纵向“深入”海外市场。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已经从图书、期刊、报纸、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介传播,转变成为组织传播和部分地区、部分国家的人际传播”。第三次浪潮以2018年“三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一”为起点,媒体融合步入新阶段,全媒体格局加速发展,国际传播正拉开全球性战略传播格局的重组生态下,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重组的宏大序幕。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摘编自姜飞、张楠《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历史条件,简要分析利玛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传播三次浪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积极意义。
2023-09-29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测试(二)历史试题
2 . 2019年12月31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向国民发表新年贺词。他在贺词中表示,2020年英国脱离欧盟时,他将让这个国家完成新的转型。其实英国早在1689年就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这次转型的标志是
A.查理一世被处死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确立D.1832年议会改革
2020-01-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材料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发言,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4 . 2022年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14日,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维经斯基会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双方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等。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苏两国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以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准则。19794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次年4月,该条约期满后废止。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更重视日本作为战略基地的作用,要将其纳入它的战略体系中。美国片面炮制的对日“和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的是谋求使其长期占领日本“合法化”。19508月,美英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定本”。其中,在领土问题上它违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议》的规定,故意把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归属问题弄得含混其词。同时,日本吉田政府在美国指示下,也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杜勒斯等人说蒋军驻扎在金门、马祖是“愚蠢和不明智的”,企图使蒋军撤出金马等沿海岛屿,把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离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对台政策。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是中国对美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高民政《1949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

材料三   202112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俄关系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展示出新的生机活力。双方正式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捍卫了各自国家尊严和两国共同利益。两国积极展现大国担当,阐述民主和人权的正确内涵,成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人民日报:促进中俄关系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俄续约的主要原因。
2022-09-21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这一决定(       
A.丰富了新时代特色理论体系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的素养
C.利于中国快速战胜重大疾病D.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
2023-03-04更新 | 337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讲道:“65年来,中非双方……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光辉典范。”“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零和博弈   ②相互尊重   ③公平正义   ④合作共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1-23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材料二   及至汉代,在汉高祖及其后汉文帝、汉景帝积累的强大国力基础.上,汉武帝极大推动了“大一统”王朝的构建。

材料三   元朝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实现前所未有“大一统”的王朝,将东北渔猎经济区、北方游牧区、西北和西南的游牧与农耕兼营区、南方及中原农耕区、滨海农耕与渔业区囊括一起,可谓疆域“大一统”开拓者。

材料四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尊奉哪种思想实现了休养生息,以及汉武帝为发展和巩固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的思想措施及其建议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为了巩固统一在地方管理和民族关系实行的制度。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21年6月29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习近平说:“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这说明我国政府注重
A.宣传“科教兴国”的战略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提升共产党员个人修养
9 . 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01310月,习近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改编自杨保筠《"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
(3)为更好地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请你提出几点建议。(至少两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材料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简述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