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主要大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各国经济发展。下表为大危机前后主要国家GDP对照表(单位:万元)

据此可知,当时
A.两极格局已经初步形成B.多边贸易成为国际时尚
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活力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弱
2021-12-0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唐代前期宰相人数及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时期宰相人数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太宗263
唐高宗4113
武则天4020
唐玄宗2718

A.官员的入仕途径较单一B.宰相制度的变化较大
C.科举制的地位逐步上升D.科举制的发展不完善
2021高一·全国·课前预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内容说明(     

杜甫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1971年考古学者对唐代含嘉仓进行发掘,探明全仓面积达42万平方米,探出圆形窖穴295座,大的能储粮一万石,其中一个窖穴还存留着唐代储藏的已经变质碳化的谷子,据推算,这堆谷子在当时储存时约有59万斤。
注:1斤=500克。
A.杜甫的诗描绘客观真实B.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顶峰
C.盛世时期人民生活富足D.文学作品与实物史料互相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选官制度包括举和选两项不同的制度(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在唐代
制度内容
分科推荐人才参加考试,科举及第后,就获得了参加铨选的资格(科举出身),主要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考试公开竞争、择优录取;常科的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等科.制举科目很多,但许多科目只用一两次
铨选,是任命官员的考试,由吏部或兵部主持
A.科举通过者可直接任命为官B.统治者比较重视选官程序
C.科举制度的主观随意性突出D.考试选拔是选官唯一方式
6 . 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①全球化发展解决了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和发生经济危机的问题
②世贸组织的成立有利于建立更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7-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从19世纪中叶起,德国政府授予的专利数量就迅猛增长(见下表),德国议会甚至在1895年还颁布了一部新的帝国《专利法》。这反映出德国
年代1850186018701880189019001910
数量243项310项4132项3887项4680项8784项12100项

A.科学技术实力领先英国B.重视引进科技和人才
C.政府重视保护科技发展D.社会需要引领科技发展
8 . 下表反映了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及签署(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的情况。此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时间政府间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INGO)签署(宣布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
1977年21个71个45项
1989年37个677个112项
1997年52个1163个300多项(2008年数据)

A.全面掌握了国际事务的话语权B.广泛和深入地融入国际体系
C.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D.打破西方孤立形成的外交僵局
9 . 下表为“1957年与1952年相比总产值提升统计图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发展B.侧重重工业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急躁冒进倾向在经济领域比较严重D.各地农民在此阶段发展中获益最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比较频繁,下表是有关明清民间土地买卖的相关材料。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类型具体做法
活卖卖方在契约上写明“卖活契”,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
找贴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在反复几次后,原主才会完全丧失土地
绝卖卖方一开始就通过立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许赎回、找价

A.土地私有神圣不可侵犯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
C.土地的市场化程度高D.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