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表格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0-16更新 | 240次组卷 | 46卷引用: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
事实一商代青铜器为铜、锡、铅之合金。
事实二地质矿产普查显示,迄今中原一带尚未发现有可供开采的锡矿。
事实三金正耀先生在殷墟青铜器中发现有5件含高放射性成因异常铅。目前仅在云南东北一带发现此种异常铅矿。

——据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


由表格所列事实依据可推知,当时
A.殷地青铜器产于西南地区B.西南已纳入商王统治范围
C.殷商与周边地区联系密切D.初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4 . 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
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2019-06-26更新 | 23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高考信息卷01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消除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2019-03-16更新 | 163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表格: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以下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
时期15世纪16世纪17世纪前半期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前半期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75.1146.4431.0731.7827.3715.9212.30

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
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D.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8 . 1956~1962年中国74个城镇人口迁移统计表
时间城镇迁入(人)农村迁入(人)
1956634-573
1958521-306
19591436-942
1961-492-110
1962-13791018

关于该表格所示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为了缓解城市规模过大而产生的人口压力
B.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遭受挫折
C.户籍制度的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了成效
9 . 西方史学家这样评价苏联的“五年计划”:“这些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虽然与现在由计算机制定的计划相比非常原始,但也有三大卷,达1600页之多,其中包括的表格和统计资料涉及重工业、轻工业、金融、合作社、农业、运输、通讯、劳力、工资、学校、文学、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险等各方面。”这说明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是  (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计划制定详尽而具体
C.国家统一调配人力和物力D.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
2016-11-27更新 | 5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历史试卷
10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迁徙
大规模人口南迁
时间
原因
影响
第一次
_____;

(1)______;
(2)自然灾害;
(3)______。
(1)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带动了政治中心的南迁。
第二次
安史之乱;
第三次
_____。
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方向,除了由北方向南方迁徙外还有哪些迁徙方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6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