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观察下表,完成试题:

表一   中国缫丝工业的发展状况(1914-1927)

地区

1914年场数

1919年场数

1924年场数

1927年场数

上海

60

65

72

104

无锡

5

14

16

45

浙江

3

3

7

18

其他

5

7

6

6

合计

73

89

101

173

表二   1932-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表

时间

总指数

棉纱

卷烟

麦粉

火柴

水泥

啤酒

1932年月平均

99.5

103.9

114.6

66.0

101.0

96.8

——

1933年月平均

97.2

93.4

106.9

87.7

109.4

100.4

87.0

1934年月平均

100.7

105.9

93.9

98.8

103.0

103.0

105.4

1935年月平均

102.1

100.7

99.2

113.5

96.7

96.7

101.1

1936年11月份

121

136.3

135.8

111.0

144.1

144.1

70.7

(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表一数据进行分析,缫丝业发展呈现何种趋势和特点?这一时期影响缫丝业变化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2)分析上表,1932-1936年我国卷烟业、火柴业、水泥业发展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经济发展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朝后期,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韩愈也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民国前的旗装

简介:满族传统服饰。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
图二民国后流行的旗袍

简介:中西合璧服饰。开省收腰,表现出女性曲线;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服饰亦较简约。

上面两组图片能够反映辛亥革命前后旗袍式样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 . 下面的县城数量变化表(单位:座)从侧面反映了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765669
长江流域342611

A.北方的经济已被破坏B.南方人口数接近北方
C.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D.统一之下的割据趋势
5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3035次组卷 | 80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别实行怎样的中央官制?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是如何“鉴秦设相之患”的?为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7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的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最强大的美国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徐秀军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材料二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势必造成失业狂潮,这样中国社会就会不稳定,政府就可能垮台”。“全球化是美国政治精英和金融精英的一个重大阴谋,这在美国决策圈实际上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马立诚《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

材料四   2001年中国贸易总额是5100亿美元,占世界的4.4%,居世界第六。2015年,为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一。2001年GDP占全球4%,居世界第六。2015年占全球15%,居世界第二。2001年对外投资27亿美元,居全球26位。2015年是1456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实现了由资本输入到资本输出的重大转变。国民经济这么大的飞跃,应该说中国入世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全面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修正了外贸法,降低了关税,放宽了外国银行、保险的市场准入等等。

——石广生《现在终于可以说,中国入世是成功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世贸组织建立的背景并简要说明世贸组织建立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看法。
(4)综上,作为高中生应当怎样看待和参与当今的全球化?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时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可以说,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工业文明带来了社会的进步。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这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的特点?并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市场核心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围绕自身利益在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10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
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0515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展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