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同时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的组成以及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这一现象
A.打破了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使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 . 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
3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二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4 . 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一1899年1902年一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024-01-11更新 | 34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作为精英阶层创造的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不自觉地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这决定了博物馆服务对象的角色不自觉的偏向精英阶层。而民主趋势下,普通大众权利的获得使得博物馆又不得不重视大众的文化权益。16世纪中叶,收藏被受教育阶层视为一种有修养的绅士行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艺术、自然奇珍和历史古物,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19世纪公众将自己藏品捐出成为潮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将卢浮宫变成国家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博物馆成为普通人可进出的场所,“这些国家的艺术属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诞生的新社会全体公民所有”。

——摘编自潘继业《西方博物馆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外国人沟通必须“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亲王奕䜣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势,于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建立了。同文馆博物馆是辅助教学的设施,藏有新式机器(模型)、动植物、医学标本、矿石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后还从国外购买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陈列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只为同文馆教授学生使用,并未对社会公众开放。虽然庚子之变打断了它的发展历程,然而其曾经的管理和陈列都为后期博物馆事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摘编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师同文馆及其博物馆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博物馆的共同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学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列那狐的故事》。代表城市富商的主人公狐狸列那精力充沛、机智多变,善用手段捉弄象征贵族的伊桑格兰狼和象征教皇的邪恶又虚伪的骆驼。这一故事(     
A.体现出王权不断强化的趋势B.折射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C.说明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D.表明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
7 .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2023-04-12更新 | 334次组卷 | 126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苏、杭、嘉、湖等地区丝织业或棉织业异常发达.其周边的农村则大量种植桑或染料作物,大有改种谷物为经济作物的趋势,有的地方种稻谷者仅占十之三四。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作物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
C.江浙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人们在职业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自由,“今民无以为生,去为商贾,事势当尔”“耕织之民,以力不足,或入于工商”。这反映出宋朝(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转变B.社会控制较为松弛
C.小农经济出现瓦解趋势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10 . “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重要版块之一,是一个聚焦数字经济,贯穿全年的国际性赛事。2022年,大赛设置数字医疗、数字“双碳”、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联汽车、网络安全、数字共富七大专题赛,探索互联网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全球范围内高质量推动互联网产业精准对接,为全球互联网共治共荣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贡献大会力量。这反映出(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D.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