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国共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019-07-19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通渭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汉武帝时期部分重要历史人物活动事迹

重要活动资料来源
汉武帝发使十余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史记·大宛列传》

李广利(汉武帝时大将)伐大宛时,“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厖宛城中新得秦(汉)人,知穿井”。

《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使外国,得胡豆”。《齐民要术》


“孝武(汉武帝)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西域传》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A.称颂佛罗伦萨城市的壮观和美丽B.费美居民住宅装饰的完美和辉煌
C.讴歌人的才智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D.宣扬佛罗伦萨招引学者条件的优厚
2023-01-10更新 | 4948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4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战略(2000年以来)。对此经济发展战略的解读正确的是(     
A.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B.推动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
C.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D.说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2022-10-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关于解放战争中国民政府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国民党政治统治的腐败,即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肆意发动内战;有的人认为是国民党军事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还有的则认为是国统区经济的崩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徐光启是上海人,中年后长期在京津地区居住和做官,其著作《农政全书》(1625~1628年撰)的正文中没有提及玉米,只在“蜀秫”一条中用注的形式说:“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玉米尚未开始传入中国B.洲际物种交流较频繁
C.玉米是蜀地主要农作物D.玉米的种植尚不广泛
7 . 观察如图的示意图,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产物B.标志着三省六部制度完善
C.宋承唐制及政治制度更新D.古代集权制度新模式
2022-11-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火药加速了骑士阶层的衰落B.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C.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D.印刷术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9 .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材料二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这些“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10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777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通渭县二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