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4 道试题
1 . 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吐蕃事务;清朝推行“改土归流”,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据此可知,唐至清朝的边疆治理措施(     
A.强化了边疆的军事管理B.贯穿了“大一统”思想
C.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方针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隐患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93日)

材料二   小华同学在学完第2223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相关内容后,开列了一份史事清单。

抗日战争史事清单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多方面因素。
(2)阅读材料一、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转折点”“新征程”?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小华同学开列的这份史事清单予以简要评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三年的解放战争,解放军由弱到强,从农村到城市重镇,从东北、华北地区走向全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国民党八百万人马,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正如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所说“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他们是自己瓦解的,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可见,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独裁腐败导致民心尽失B.领袖专断造成军事失利
C.人民解放军的数量占优D.过分依赖美国军事援助
4 .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召开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以下能突出体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的是(     
A.“新三民主义”理论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5 . 北魏孝文帝顺应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改革初期遇阻,范仲淹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庆历新政”引发抵制,王安石解决“三冗”和富国强兵的变法步履维艰。三场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     
A.贵族官僚地主等既得利益集团B.依附于土地上的广大农民阶级
C.割据的藩镇和守卫疆土的士兵D.缴纳从业税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6 . 在雅典陪审法庭开庭时,贪污公款的官员向陪审员鞠躬,可怜地恳求说“怜悯我吧,我求求你”;在法庭辩论的过程中,有人感叹自己穷苦,有人把孩子带到现场……最后这些人往往赢得了官司,这种判决在雅典十分常见。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B.贪污腐败现象普遍
C.公民与权贵之间矛盾激化D.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7 . 19世纪晚期,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或者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与此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兴起。据此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加速工业化进程B.带动商业经营方式发展
C.推动全球化发展D.促进金融资本全面扩张
8 . 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A.权威高于世俗王权B.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
C.积极参与社会治理D.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

9 . 宋代的乡、耆、都保等乡村组织被赋予了催征赋役、维护治安、处理公共事务的职责,它们也被乡民看作是国家的代表。宗族内的规约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据此可知,宋代(     

A.基层管理组织呈现多元化特征B.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强力渗透
C.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较完善D.中央治理和地方管理有效结合

10 . 清朝康熙时期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被传统社会视为一大“仁政”。但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财政政策是严重缺乏弹性的,只能配合着日趋保守的国家职能定位。这一观点(     

A.否认了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B.全面批判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C.有助于理解清朝的统治危机D.揭露了轻徭薄赋的虚伪本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