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

材料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简表

年份

人物及事件

时代议题

1532

意大利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首次出版,该书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

文艺复兴

1534

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

1762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启蒙运动

1789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

材料二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上下内容,概括①、②处有关近代西方在思想解放运动中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
(3)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逐步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该制度有何特点?
(4)材料三中,标志着美国建立上图体制的法律文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
2 .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了三年又八个半月。到明年,我国将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篇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争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积极准备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材料三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此次会议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何论断?指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性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这两咱分期方法的角度有何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指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北宋前期通过银台封驳司主管公文的传递、审查、新闻发布和档案的整理留存等,是公文传递审查权和封驳权的合一,机密公文必须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送,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2019-12-27更新 | 178次组卷 | 2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法律体系的认识。
2019-11-01更新 | 522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能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1)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

材料二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它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949.10.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5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6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16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1.23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1.18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材料二“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各国要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发展还需要良好外部制度环境,国际金融机构要加快治理改革,多边开发机构要增加发展资源。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

——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对外关系的特点,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帝王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与“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推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材料二:1840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园林的形成。这个时期出现的主要公园类型有三种:租界公园、自建公园、转型公园。我国最早的一座租界公园建于1868年,其最先不允许华人进入。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私家园林的主人对自己的宅园尝试使用西洋的管理方法,并出现了私人修建公园的情况。同时皇家苑囿、旧时街署园林、孔庙等园林向社会开放,形成大众公园。辛亥革命后,在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倡导和影响下,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政府修建或改建的公园。英国人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安怀起《中国园林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题:

今民主与法制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据记载,公园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8表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9表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哪些限制贵族特权或保护平民利益的重要信息?《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指雅典)和古罗马辉煌成就“产生差别”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1026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