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如图是甲骨文中“国”的初体,本义是邦国,原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左边是疆域,右边是“戈”,表示用武力守卫疆域。字形像持武器(戈)守卫城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B.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的宗法制仍有一定影响力。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左传》记载晋国贵族叔向极力反对公布成文法
B.《史记》记载卫灵公欲重用孔子为官给其粟六万
C.《左传》记载聚族居住仍是普通民众的主要选择
D.春秋时秦国青铜器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宗周色彩
3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一战后,梁启超的历史哲学基本形成。他借用了传统佛学“业”的概念,将历史活动分为个体的“别业”与群体的“共业”。梁启超认为,英雄、伟人,充其量只能“开风气之先”,而时代思潮,无不由群众运动而成,因此,史家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的“共业”。历史也往往表现为民族史,故而史学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启发民族自觉,培养“民族心”。在梁启超的观念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所谓“心力”,有时他也用西方学术的“自由意志”概念来表述。他认为,“自由意志”不可预期、完全偶然,“非物理的或数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故断言,用自然科学的因果律强驭历史是“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1922年,梁启超做过一场《历史统计学》的演讲,提出将科学的归纳法用于历史学,但他同时强调这一方法只能用于整理史料。

——据郭勇健《梁启超历史哲学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历史哲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历史哲学对史学研究的影响。
2024-03-19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601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2022-07-14更新 | 4459次组卷 | 33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不同史料对“西瓜”的记载。据此推断,符合史实的是
记述出处
蓝皮密理,素肌丹……甘途蜜房,冷亚冰圭。刘桢《瓜赋》(汉)
永嘉有寒瓜甚大,今每即取藏,经年食之。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南朝)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文天祥《西瓜吟》(南宋)
按胡娇于回统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商北皆有。李时珍《本草纲目》(明)
A.我国种植西瓜的历史悠久B.经济重心南移助推西瓜种植
C.西瓜在五代时期传入中国D.在不同时期西瓜有不同称呼
2021-09-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出土的殷墟甲骨刻片记载,商王武丁时有许多封国,如封在雀地的称“侯雀”,封在宋地的称“子宋”,封爵有侯、伯、子、男、任、田、亚、妇等数种。据此可知
A.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可信史料
B.井田制度和宗法文化在商朝时已经孕育
C.土地分赐制度在商代已经出现
D.各诸侯的土地不允许私自转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被尊为中国道家鼻祖。老子在春秋时期创立了道家学派。“道”指的是
A.世界万物的本原B.为人处世之道
C.自然运行的规律D.治理国家之道
2022-03-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给英法的照会称:“何以贵国兵丁扰及园庭,焚烧殿宇?贵国乃系知礼之邦,约束兵丁,素有纪律,岂有兵军肆意焚掠园庭,而两国带兵官及贵大臣推为不知之理?”这则史料可以从侧面证实
A.火烧紫禁城B.火烧圆明园C.北平沦陷D.签订和约
10 . 清末民初学者宋育仁等以“春秋公法”比拟西方公法,利用国际法的规则与概念论证《春秋》,认为其具备适用于世界的、永恒的普世价值。这种做法及其观点体现了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A.审视中国传统、重构世界图景的理论尝试
B.维护专制体制、排斥西方价值观的思想意识
C.维护国家主权、重建世界秩序的政治决心
D.借鉴西方理论、否定传统价值观的文化追求
2024-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