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正式对西域展开军事行动是贞观十四年,《唐会要》记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平高昌国,下其郡三,县五,城二十二,户八千四十六,口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八,马四千三百匹。……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谏曰……上不从,以其地为西州。以交河城为交河县,始昌城为天山县,田山城为柳中县,东镇城为蒲昌县,高昌城为高昌县,并为都护府,留军以镇之。”贞观十四年九月,西州宣布建立的同一个月,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就见到了当月的《西州高昌县李石柱等牒上当户手实》,最后一行文字是“贞观十四年九月日户主李石住牒”。《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六年正月乙丑,遣使安抚西州,高昌旧官人并首望等,有景行淳直,及为乡闾所服者,使人宜共守安西都护,量拟骑都尉以下官奏闻。……戊辰,募戍西州者,前犯流死亡匿,听其自首以应募,辛未,徙天下死罪囚实西州”。

——摘编自孟宪实《北庭与唐朝的丝绸之路管理》

材料二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基本继承了波斯的传统,实行行省管理体制。但对不同地区的风俗和文化大体上采取实用的尊重态度。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宣布给予希腊人自由,到埃及后,他成了阿蒙神的儿子,到波斯后,他采用波斯礼仪,变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继承人。到他去世时,尽管努力采取措施巩固统治,试图建立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框架,但亚历山大帝国作为一个拼盘的基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因此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随着共主的失去,也立刻瓦解。

——晏绍祥、赵轶欧《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统治和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4-06-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国民党爱国将领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三

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
干部数量798610326118681569316261
干部逐年增长率
120.3%148.6%196.5%203.6%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6271091229423542407
少数民族干部增长率7.9%10.6%19.3%15%15.8%

——王巍《中共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研究——以建国前后宁夏为例》

材料四   1996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在22年间,十批干部援宁。据统计,目前仅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就已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4321人。借助阑宁协作的巨大推力,不少福建企业进驻到宁夏闽宁镇,不仅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几大产业。22年间福建省参与对口帮扶的市县区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6.2亿元,帮助宁夏盐池、海原、彭阳等十个对口帮扶县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培育壮大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22年闽宁协作改变了啥》2018年7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蕴含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援助宁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国家倡导东西部对口帮扶的意义。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启动了“报导中国项目”,强调要在亚洲人中培养一种更强烈的意识——国际共产主义威胁亚洲国家和个人的利益。项目的宣传内容或放在国际知名英文报刊(私媒)上发表,或给美国的其他宣传站点(官媒)提供材料,由这些宣传站点在当地英文媒体中传播,但基本都隐去美国政府这一消息来源。1959年之前该项目只局限于亚洲,后来扩展到了55个国家。1960年美国明确地把该项目等级列为国家安全层级,宣传语言也从原来的只有英语到后来增加了西语和葡语(拉美)、法语(非洲)、阿拉伯语(中东)等。

——摘编自翟韬《美国在第三世界涉华宣传的缘起和发展(1949—196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来,美国意识到第三世界的运动越来越脱离美国的设想,还影响其对外政策。同时,美国方面还观察到,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广泛使用“人民外交”的策略,他们认为这是中国通过在国际领域里运用“统一战线”策略打开外交工作局面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沈志华、梁志主编《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

(1)根据材料一、概述美国涉华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涉华宣传的原因。
2024-03-26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拉美一些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开始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发展战略:制定了大量的部门发展计划,引导投资银行和金融与技术援助特别基金将资金流向瓶颈生产部门,如智利“促进生产合作委员会”通过“国家生产计划”引导电气化工业部门和钢铁、石油生产的发展;兴办大量国有企业,如1941年到1964年巴西新建国有企业120多家,其经营活动扩展到了全国40多个经济部门;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等保护本国工业和国内市场,增加工业部门的竞争能力,促进本国非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的发展。

——据杨新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年规划(计划)以其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的特殊贡献,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是使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目前正奔向强起来伟大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和体制安排。下图所示为“一五”计划期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支出情况。

——摘编自剧锦文《国企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实行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24-03-26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向警予(1895~1928年),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1919年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思想逐渐倾向于革命。同年,她与蔡和森、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人。正是在法国期间,向警予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完成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1922年初, 向警予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党员之一,积极投入到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中。党的二大决定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创立妇女部,开展妇女运动。向警予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并担任党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此后,她在党的“三大”“四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并领导上海14家丝厂1.5万名女工大罢工和南洋烟厂7000名工人罢工。1928年3月20日, 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被捕。向警予早已抱定必死的决心。在狱中,敌人用尽一切手段也不能从她口中得到党的任何机密。她坚定地表示:“我为党的事业而死, 无上光荣!”

——摘编自何羽《向警予: 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向警予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11-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把日本拉入美国阵营,美国政府决定加快对日媾和步伐,结束占领状态。……1951年9月初,在旧金山由美国主导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即《旧金山和约》,确立了日本半独立、半占领的“旧金山体制”。与此同时,美国还与日本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据此美国获得在日本领土及其周围驻军等一系列权利,驻日美军可根据日本政府的要求,对日本国内的“大规模暴动和骚乱”予以镇压。

——赵学功《冷战时期美日关系嬗变的主要轨迹》

材料二二战后满目疮痍的日本迎来了自明治维新以后对外战略的再度转型,整个国家转而调整方向,张开臂膀“拥抱战败”。……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界精英基于对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特别是国家特性的认知,做出了一项基本判断:在日本国民连衣食住行都无法充分保证的情况下,大规模重整军备会给经济带来重负,也有悖于日本的国家利益。因此,战后日本只能优先发展经济,主要用经济手段在海外伸张日本的威信。吉田茂确信,这是日本在当时条件下获得新生的最佳选择。“优先发展经济、轻军备、在安全上依附于美国”的基本路线,后来被称为“吉田主义”。

——摘编自张勇《日本外交的选择:概念、议程与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吉田主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吉田主义”的特点及弊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1025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潍坊柴油机厂大事记

1946年,环海铁工厂(其前身)创建于威海。

1948年,12名环海铁工厂工人筹建潍县坊子大华机器厂。1950年,生产了25台15马力柴油机支援治准工程。

1953年,企业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并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建成了金工、铆锻、装试等车间,扩大了生产能力。

1957年底,工厂生产柴油机达到574台,提前两年完成工厂计划。

1958年,进行扩建。

1961年,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1965年,工厂扭亏为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之一。1978年,各项生产指标基本恢复。

1984年,定点生产从奥地利引进的斯太尔重型汽车用发动机,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将技术标准进行“中国化”。

1986年,对市场需求量大的老款柴油机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1994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精简改革。

2002年,成为本行业内首家完成混改的企业,正式成立潍柴动力集团。200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9年,入选“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入选亚洲品牌500强。2022年,弹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9%柴油机,刷新全球纪录。

——摘编自《潍坊柴油机厂厂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见证新中国经济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94次组卷 | 1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启蒙学者开始赋予“开明专制”以更具理性意味的解释,使之成为近代早期欧洲统治者身份、理念和职能的历史性转变的一种表达。新即位的特蕾西亚通过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实践领域的种种改革举措,促进“统治的现代化以及人民乃至国家的经济进步”。在国内公共生活中,国家“公共事业”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国家生活到处取代各种社团形式”,国家至上成为历史趋势。致力于加强国家力量的“国家幸福”和“追求物质的幸福”,以“宽容、仁慈、善行”促进人民的普遍幸福,成了她的执政原则。在历史上,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一直把“贵族和天主教会当成国家建构的基本工具”。但是,特蕾西亚却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开始“发现人民”,认识到“人民才是国家最重要的因素”。这位“伟大君主”统治下的18世纪因此成了奥地利的“黄金世纪”。客观上讲,她的基于幸福取向的执政理念和实践,确实提升了国家和民众的“幸福”感,促进了奥地利国家和社会的近代化转型,引领奥地利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摘编自邢来顺、姜爰晟《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开明专制”改革与奥地利的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启蒙精神在奥地利“开明专制”改革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特蕾西亚的“开明专制”改革的影响。
2024-04-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指出,学校的学科设置要与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进行书写、阅读、唱歌等活动,还要授以职业或家政的实习教导。为此,他呼吁各邦诸侯及市政管理者大力兴办学校,承担教育组织者的职责。学校要关注职业教育,培养“长于治国的男子和善于理财的女子”。只有这样,统治当局才能获得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臣民,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英国哲学家培根也坚信新发明将会改变整个人类生活,要求改进职业教育方法,以追求学问领域的扩大。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科学取向,适应了社会需求。

——摘编自贺国庆、马立武《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职业教育思想》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职业教育开始得到有序发展。1567年,英国制定《工匠徒弟法》,对学徒年限、学徒数量以及师傅资格等作了统一规定,落实了国家有效监督学徒制度。据统计,工业革命期间的不少发明家和企业家,都接受过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培养。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明确规定贫困儿童必须做学徒,并强调教区负责人和保护人有义务负责监督该法令的执行。这促进了带有济贫性质的职业教育机构的诞生,如慈善学校、劳作学校和产业学校等。这些机构开设的课程如基本读写、家庭服务及工业操作等,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其后继教育与发展打下基础。总之,工业革命前的职业教育为英国培养了几代技术精湛的工人。

——摘编自谢勇旗《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英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