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史记·平准书》记载:“魏用李克(当是李悝之误),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据此可知(     
A.魏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B.魏国变法引发诸侯争霸
C.李悝变法推动魏国崛起D.李悝改革得到强力支持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2 .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2022-09-11更新 | 4492次组卷 | 43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论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季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些言论反映了孔子
A.朴素的人文思想B.反对战争追求社会稳定
C.感慨生命的无常D.代表了新兴士人的诉求
4 . 据记载,一位名叫梅斯的马其顿巨商从地中海东岸的推罗城启程,沿于阗、楼兰、敦煌等地,于公元100年抵达洛阳,受到中国皇帝的接见,并被赐予“金印紫缓”。这一记载反映了
A.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B.汉代东西方间的接触和交流
C.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D.洛阳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武威出土竹简记载,汉宣帝时期颁布法令“年七十以上,授王杖,比六百石”,“高年授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A.“以孝治天下”的理念B.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体系
C.人口增长使老龄化严重D.强调对地方控制和管理
2022-03-20更新 | 231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国策》记载,“昔(春秋时)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这表明当时
A.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B.周天子的政治地位明显降低
C.富国强兵成为诸侯国的追求D.齐桓公通过变法成就了霸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