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06-11更新 | 7692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
2023-01-10更新 | 4092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晋城一中教育集团南岭爱物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022-06-14更新 | 7346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4 . 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2-09-08更新 | 6059次组卷 | 7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称之为“撤回忠诚”。这反映了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C.带有严格等级性质D.领主附庸地位平等
2023-03-03更新 | 2653次组卷 | 5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天方夜谭》其中一个故事描述道: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榀桲、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这反映了该地(     
A.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B.沟通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C.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较明显D.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3-03-17更新 | 1692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中、太原市师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分班测)历史试题
7 .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2019-01-30更新 | 10425次组卷 | 1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有限公司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发文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国王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于是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并授意政府将其逮捕。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专制制度已恢复
C.内阁应对国王负责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2022-08-14更新 | 3342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三校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     
A.注重维护城邦利益B.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2023-01-23更新 | 1603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主张。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B.传统华夷观念已被突破
C.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渐强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022-08-19更新 | 2791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