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元初的大德《南海志》记载:“广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而珍货之盛,亦倍于前志之所书者。”书中先列举了各种舶货,后记录了与广州有贸易往来的“诸蕃国”已有勿斯寓(埃及开罗)、层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等。这一记载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A.造船技术的重大进步B.海上丝路得到拓展
C.政府重视外贸的发展D.广州外贸地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潘镛先生在其《隋唐时期的漕运与运河》一文中认为是隋炀帝意欲“坐镇国都大兴(长安)城,以东都洛阳为经济重镇展开双臂,以右臂伸向江南,左臂伸向东北,掌握住全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命脉……”洛阳的优势得益于(     
A.地处开阔的平原B.地处于河运中心C.靠近主要产粮区D.皇帝的个人意志
2024-05-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据《史记》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所颁布的大政方针,把“车同轨”和“一法度衡石丈尺”、“书同文字”并列。秦朝此举意在(     
A.巩固国家统一B.树立君主权威C.方便交通发展D.彰显皇恩浩荡
2024-05-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1949—1956年,中国共派出各类留学人员约1.6万人,其中约91%派往苏联。1949—1957年,中国高校共聘请了苏联专家754人,讲授多门课程。1950—1956年,来华的高校留学生累计达到1891人,其中来自越南和朝鲜的占86%。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等教育(     
A.遵循睦邻友好外交原则B.致力于培养高科技人才
C.服务于工业化建设需要D.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2024-05-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有学者指出工业时代之前,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特质主要体现为贵族文化。工业时代催生出一种按照市场规律,通过工业大批量生产无深度、易复制的产品,以愉悦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形态的出现改变了社会文化特质的基本格局,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据此可知(     
①大众文化与工业社会相辅相成   ②社会存在影响文化特质形成
③等级社会形成单一的贵族文化   ④社会主流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5-1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2024年3月25日至4月11日,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团来大陆参访,如表是各方反映情况。据如表可知(     
3月27日国台办:欢迎马英九先生率团来访,会妥善做好活动安排
4月1日国民党党团:马英九此行是和平之旅,应正向看待
4月2日台民众挺马英九赴陆交流,不希望两岸开战!
4月7日随马英九来访台青: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4月11日马英九返台重提九二共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A.和平发展符合两岸期待B.中华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共两党政治目标相同D.“一国两制”获得广泛认同
2024-05-1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固守“非此即彼”思维,筑起“小院高墙”,鼓吹“文明优越论”。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A.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B.国际安全局势错综复杂
C.国际社会积极维护和平D.文明多样性是基本特征
2024-05-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数字,8世纪时阿拉伯人征服了印度西北部并将该地的数学家抓到了阿拉伯,强迫他们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后来,阿拉伯人把这种数字传到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已普遍使用这种数字,并逐渐形成了“阿拉伯数字”。材料可以说明(     
A.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难以确定B.武力比交流更能推动文化传播
C.阿拉伯帝国盛时范围遍及欧洲D.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2024-05-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新文化运动期间,产业工人中女工占比超过35%,主要集中在轻纺工业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各种妇女团体及报刊竞相涌现,其中妇女报刊达30余种。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国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C.西方思想冲击传统观念D.政府的社会控制力减弱
2024-05-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泛非主义”思潮由美洲黑人在20世纪初最先倡议,核心是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后蔓延至欧洲,二战后转移到非洲本土,发展成为“非洲群众性政治运动”。这一变化得益于(     
A.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非洲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D.欧美国家实力日益衰退
2024-05-10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