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钟天纬在《据公法以立国论》中指出,清政府“凭(万国)公法理论”,“保护己民之在彼国者”,“若彼国违例虐待,或被他人欺凌损害,彼国不为保护,则本国得向彼国讨索赔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派公使出国,并派领事分驻有较多华侨居住的外国城市。这反映出(     
A.近代外交机构开始建立B.民族危机加深影响国际地位
C.清政府保护了华侨权益D.清政府的近代国家意识初显
2024-05-27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据编写于公元1世纪上半期《红海周航记》记载,阿杜里斯从埃及进口了许多产品,其中有纺织品、橄榄油、葡萄酒、黄金和玻璃器皿,而意大利考古学家在阿克苏姆的阿杜里斯遗址发掘的银币,从雕刻和材质来看,其铸币系统与罗马有相似之处(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当时的阿克苏姆王国(       

A.铸币技术最为发达B.与罗马帝国存在经济往来
C.控制了印度洋商路D.继承了古埃及的文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巴黎的工厂、制造业、高炉在大革命前夕大量增长,使政府充满若干臆想的恐惧,1782年法国御前会议作出判决:“国王禁止今后在城市方圆15里之内建造这类工厂。”这说明(     
A.法国政府有强烈的环保意识B.巴黎已成为法国工业发展的中心
C.革命力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D.法国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亚述的浮雕较少宗教色彩,其主体通常是国王。下图刻画了亚述国王在战车上用弓箭射杀雄狮,面对雄狮凶猛进攻,国王无所畏惧,沉着迎战。这些浮雕意图表现亚述(     

A.人民尚武好战传统B.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C.军队战术配合熟练D.对外征服成果丰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中国高僧法显西行求法,游历印度各地,称道当地“民人富盛,竞行仁义”。该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孔雀帝国统一印度北部B.笈多帝国政局稳定
C.佛教成为当地主要宗教D.德里苏丹政令统一
2024-04-01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明万历年间,国人记载“红毛夷”来华,“善贾,喜中国缯絮财物。往往装银钱大舶中,多者数百万,浮海外之旁属国,市汉缯絮财物以归”;因其又与日本通商,明政府担忧其与倭寇勾结为患,对其十分排斥。“红毛夷”应是当时的(     
A.西班牙人B.葡萄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
2024-04-01更新 | 276次组卷 | 7卷引用:押广东卷第6题 明清时期:大分流-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7 . 1870年清朝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天津教案,天津法国教堂的传教士因迷拐幼孩等一系列罪行,激起民变。法国领事持强开枪行凶,导致众怒不可遏,将其打死。这一事件(     
A.揭开了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序幕B.反映出中外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体现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
2024-03-23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初,美国教会掀起向海外传教的热潮,很多传教士在自己传教地区建立教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教育。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既然上帝选择了美国,美国就有向世界传播自身文明的天赋使命,用美国的民主自由去改造世界。在拉丁美洲诸多国家里,教育的控制权都属于国家。传教士组建美国学校之初,所有教师都由传教士担任,以培养出更多教徒。学习课程都照搬美国本土。二战前后,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美国学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课程内容也从单一的语言课程、神学课程、美国本土课程扩大到了拉美国家历史、地理、公民学等。在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英语虽然不是教学语言,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拉美的美国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日渐增多,相互了解的需求增多,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本质都围绕着扩大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而展开。对拉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渗透,被包装在“慷慨”的教育援助中。曾任国防部长助理的罗伯特·布卢姆认为:“为了有效地执行我们的国家政策,对有关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为了使我们的政策有效,这种环境也是我们必须加以影响的要素之一。”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前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元年,获取帝位不久的朱棣,因古今事物散于众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下令解缙等翰林学士编修《永乐大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编纂完成后,朱棣亲撰序文:“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典奥。”

——据《明太宗实录》等整理

材料二   1860年,翰林院遭到列强洗劫,加上一些官员监守自盗,《永乐大典》破坏严重。1894年清点时已不足800册。庚子事变,翰林院遭到围攻使馆的国人的焚烧,其所藏《永乐大典》一部分毁于大火,一部分被劫掠他乡。1909年,藏书家董康携17册东渡日本贩卖。

——摘编自张升《〈永乐大典〉遭劫难的真相》等

材料三   3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永乐大典》回流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情况(部分)。

年份参与者回流情况
1951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将11册归还中国。
周叔弢家藏1册,无偿捐献。
商务印书馆将收藏的21册无偿捐赠。
1955民主德国民主德国总理访华,将菜比锡大学图书馆所藏3册送还。
2013全国古籍普查督导组从加拿大华裔袁女士处购得1册。

——摘编自陈红彦《〈永乐大典〉的收藏及流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乐大典》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乐大典》在晚清散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加速国宝回流”话题提出你的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西周文献中,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被说成“勤劳于王家”,而作为王室家族总管的宰却被要求主管“王家内外”。百官的任命都要在王室宗庙前进行,他们往往由宰引导至周王处接受任职。这反映出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B.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政权呈现家国同构特点D.传统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