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代政府通过减赋税、省开支、开放官仓来赈济灾民;武帝统治期间,曾两次由政府组织灾民移徙就食,以度灾荒;东汉时,朝廷更是鼓励官员和吏民出钱出谷,协助救灾。这些社会救济措施的出现(       
A.反映了外儒内法的理念B.有赖于“均输平准”制度的实施
C.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D.缘于全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
2 . 1830年,英国采矿工程师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英里的速度行驶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由此可知(       
A.铁路成为英国主要交通方式B.人类活动区域得到极大扩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了运输业发展D.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得到加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思想史上,理欲观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先秦孟子提倡寡欲,用道义来限制人们的私欲;北宋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至南宋,政权的偏安一隅,朝廷的穷奢极欲,地方官吏贪贿日盛,社会纲常日渐败坏,使得朱熹推出了一套新的理欲观。其中,朱熹认为“理”是道德本体与原则,而君臣、父子、夫妇则是千古不灭的伦理。朱熹肯定了人之合理的欲望,认为人性本善,但因受利所蒙蔽,违反恻隐之心,以致违背天理,而过度的欲望使是人心之病害,是需要去除的,以恢复本然的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马毓璘《试析朱熹的理欲观》

材料二李贽曾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说的“私”是指百姓的自然之欲,并将这种自然之欲等同天理良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这种物欲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是人人皆俱的自然属性,正求“富贵利达”是人的普遍本性。私欲正体现了人的真性情,人们追求私利的无限热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私欲才能顺应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潭兵《两种理欲观的时峙—王夫之批判李资的根源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欲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理欲观与朱熹理欲观的不同,并谈谈你对李贽理欲观的认识。
4 . 以下为中国近代一部论著的内容概要,据此推断该论著是(     
第一部分:《筹海篇》2卷
第二部分:地图2卷
第三部分:地志66卷、表3卷,《国地总论》3卷
第四部分:《筹海总论》3卷,《夷情备采》3卷
第五部分:西洋炮船等技术12卷
第六部分:《地球天文合论》5卷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D.《革命军》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12月,里根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在19832月提出了“一搅子”社会保障改革方案。里根政府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以解决当时出现的联邦政府承担社会福利负担过重的问题。具体项目包括:改革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计划,削减对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项目,取消已有职业家长的受益资格;减少在医疗补助方面联邦对州的补贴;对于因通货膨胀而对食品券的补贴,取消收入在贫困线收入130%以上者的享有资格,但家中有老人或残疾人的除外;逐渐增加租赁者交付的房租份额,由25%提高到30%,取消大部分联邦建房补贴。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里根继续推进福利制度改革,在保障底层民众和贫穷民众应当享有福利的同时,强化本应由国民自身承担的福利支出。

——摘编自赵霞等《新自由主义对里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靠什么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这是根本途径。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不搞“杀富济贫”。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的机会。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止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我们不能等靠要,不能养懒汉。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等调节的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配结构。

——《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不搞“杀富济贫”》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意义。
6 . 断例(经国家机关认可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判例分类汇编)的产生与判例法的完备和发展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特色。下列有关中西方判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清朝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B.中国判例法有利于实现司法公平
C.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D.英国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创立先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8 . 从 1986 年“一五”普法规划开始至今,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这说明我国(     
A.加强立法B.注重普法C.研究法理D.严格执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乾隆五十八年(1797年),清廷颁布《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达赖、班禅及各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亲临监视下,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一章程的颁布(     
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B.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C.说明驻藏大臣地位最高D.消除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矛盾
10 . 在《尚书·多士》篇中,周成王告诫殷商遗民说:“尔殷遗多士,弗吊(善)旻天(上苍),大将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助天行道),将(奉行)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据此可知,周成王旨在(     
A.批判殷商敬鬼事神观念B.指出殷商因暴政而亡
C.论证周革商命的合法性D.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