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B.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D.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2024-05-21更新 | 303次组卷 | 4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开凿运河、开辟航道,水利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     
A.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B.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
C.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D.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
3 .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表现在(     )
①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③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某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整理出的关键信息如下图所示。由此判断他研究的是(     
◆引发一次制度变迁
◆使用非革命的手段
◆新国王由议会“创造”
◆此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A.英国的光荣革命B.美国的独立战争
C.日本的明治维新D.德意志帝国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以下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将古代希腊文明带到东方
B.希腊的神话传入西亚丰富了西亚神话内容
C.阿拉伯人将其创造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D.罗马商人于西汉时期到达洛阳与汉朝建立了直接联系
6 .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     
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
C.部分节度使已有抗旨的倾向D.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
2024-05-02更新 | 94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个工业研究实验室——爱迪生发明工厂。该实验室招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B.电力技术改变人类生活
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2024-04-28更新 | 297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B.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
C.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共同发展D.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2024-04-26更新 | 195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某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该帝国(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B.实行直接民主C.专制为实,立宪为虚D.顺应共和潮流
2024-04-22更新 | 142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许多城市在与封建主的斗争和谈判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

材料二   欧洲人口在1000年到1300年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到14世纪早期,人口又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大约是疾病(黑死病)的蔓延,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但饥荒、疾病和战争依旧时不时地阻碍人口的增长。然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简述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