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郡内设置“监”这一官职。汉初,各地方不定期派遣御史去监察。经过汉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武帝时则"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縻间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颁布“推恩令”,还三次大规模地出击匈奴,使匈奴远遁漠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这样,充分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监察权与行政权相分离,基本摆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此完全意义上的纯监察制度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察州制,故清顾炎武称"刺史六条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摘编自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材料二   秦中央监察机关为御史府,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佐丞相之职,御史府附从于相府之内。汉初承用秦制,御史大夫既为副丞相,又是监察长官。汉朝中央监察机关由司直、司隶校尉和御史府组成。司直属于丞相府官员,主要负责行政系统内的监察,集行政与监察于一身。西汉后期至东汉,御史大夫转为三公之一、御史中丞不再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成为独立的最高监察长官。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中央监察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023-12-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适应了反封建的时代需要
B.洋务运动强调的“中体”与“西用”均落后于时代
C.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D.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导致变法失败
2023-05-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史料反映的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的中西差距拉大,而创造了欧洲全新发展道路的是六个特殊因素的组合

A.一系列新发现促使欧洲人质疑并最终抛弃了古典思想和宗教文本的权威知识

B.把实验科学和数学研究相结合来研究自然世界

C.培根关于证据、论证和科学目的思想的注入

D.由仪器所推动的实验和观测方法的发展

E.宽容和多元性的社会,而非全体顺从和政府强加的正统性,以及英国国教对新科学的支持;1689年的《宽容法案》

F.企业家的资助,以及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与手艺工人之间紧密的社会关系

——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阅读上述材料,评析材料中的某一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论点,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年)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给予欧洲人的贸易特权,而蒙古帝国消失后中亚的混乱状态也威胁着传统商路的安全。传统的地中海航行是沿着海岸线的路线,仅有的外海航行也主要分布在各个海岛之间,其贸易需求也多来自于富裕阶层。但到中世纪晚期,由于人口的膨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扩大贸易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摘编自马锋   苏巍峰《浅论奥斯曼土耳其的堀起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材料二   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开通后,来往于欧、美的船只日益频繁,它们把一船船欧洲的物品运抵美洲,又把一船船美洲的金银运回欧洲。当然,在这种交换中总是印第安人吃大亏。来往的船只还把欧洲的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和家畜等传到美洲,美洲的玉米、番茄等也传到了欧洲。另外,作为探险家的哥伦布不但开辟了欧美间的航线,他还是第一个对大西洋作了考察记录的人。他的航海日记不仅对东北信风和海流作了观测,还留下了许多大西洋和美洲的原始资料,这无疑对以后地理学、海洋学、历史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杨凤霞   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晚期,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衰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开通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宪宗即位后,由于两税法取得明显成效,中央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从而使扩大和强化中央禁军成为可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宪宗决心“以法度制裁藩镇”。作为唐朝后期饭有作为的皇帝,宪宗选拔的宰相如武元衡、李吉甫、李绛、裴度等人都有所建树。鉴于德宗四面出击方针的失败,宪宗改变削藩策略,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孤立元凶。同时,选择易于攻取、基础薄弱的西川、浙西节度使开刀,然后使“五十年不沾皇化”的魏博镇表示归顺朝廷,接着,集中全力对付强大的淮西节度使。由于裴度和名将李愬的运筹帷幄,使中央与淮西节度使的大决战取得最后胜利。平定淮西,引起强烈震动,诸镇纷纷献地献质表示归顺,一时朝廷鼎盛,形成了“元和中兴”(806—820年)的局面。

《资治通鉴》称:“自广德以来,垂六十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无怪乎后人要称颂宪宗“自古中兴之主无人及之”了。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时“元和中兴”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宪宗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做法加以简要评析。
7 . 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17高一上·广西柳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各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2020-01-01更新 | 583次组卷 | 4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对材料的评述正确的是
A.成为英荷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形成
C.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进行了辩护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

——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唐代,科举得以定制。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杨晔《科举制度评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途径和主要标准。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政治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