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显著成就是政教分离,推动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和非宗教的教育。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嗣后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法国殖民地海地和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各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的高涨。经过长期斗争,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地区挣脱了法、西、葡的殖民枷锁,建立了独立国家。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2卷)》

材料二   亚当斯在就任美国总统后对于使美国获得独立的这场革命深以为憾,因为它给法国树立了榜样。如拉法耶特侯爵刚从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场上回到法国就呼吁:“现在就发动一场起义,抵抗是神圣的使命。”还有下面的理论:政治权力源于接受权力统治的人民,权力应当取决于人民的意愿;凡不是据此构建的政府,都是不合法的。法国人一度也信奉并欢呼美国人的观念:政府的灭亡就是自由的开端。

——摘编自【英】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同点。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使其土地增加350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2600万;俄国在亚洲增加了5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650万人口;德国增加了10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1300万人口。甚至小小的比利时也设法获得了90万平方英里土地和850万居民。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到1914年,地球上大部分表面和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已受到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少数国家和美国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这一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发展”的直接结果并阐述其影响。

材料二:下表《世界近代史·第十九章》目录

第一节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非洲形势
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
埃及的抗英斗争
……
第二节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
巴西的废奴运动和争取共和国的斗争
第三节亚洲的觉醒
……
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依据所学知识在表中的①②③处补充恰当内容(各一例),并为该章设计一个标题。
2024-05-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在于欧洲的思想文化传统,而近代欧洲文化有四个主流传统:基督教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传统、人文主义的传统和科学(主义)的传统。

主流传统

具体表现

基督教的传统

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与现代工人运动有些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基督教和后者一样,在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基督教和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将役和贫困中得救

形而上学的传统

现代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是把两千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两千年的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上

人文主义的传统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数百年来的人文主义传统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像对待基督教和黑格尔哲学一样,他们把这些人类文化思想遗产与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即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科学的传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情怀主要缘于19世纪工业化程度的发达和自然科学的创新性成果(如三大发现)

——摘编自张允熠《马克思主义形成背景中的欧洲文化传统》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形成背景中的欧洲文化传统”提出观点并进行合理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论,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库斯科一直是印加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虽历经沧桑,但至今遗迹犹存,从中不难领略到太阳城昔日的风采。

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广场,历代印加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从广场走出来,建筑物由石砌的宫府衙逐渐变成泥墙茅舍,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在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帝王帕查库提时代,这个广场上曾多次举行过盛大的阅兵式和庄严的祭祀典礼。

——摘编自赵古城《远古“太阳城”库斯科》

材料二   社会学家波齐指出:“在中世纪的西方,城市的发展不只是生态学那种独特的定居,稠密的定居居民专心地从事城市生产和商业经营,而且还是政治上的自治统一体。这种自治权常常通过反对勒索他们的敌对势力、对付来自领地统治者及其代表或封建势力,或者是来自西方的明白可见的阻力而取得。”这种“自治”激励着处于封建依附体制下的手工业者、领主官吏、下级教士、自耕农民、逃亡奴隶以及其他一切渴望自由的人们力图摆脱封建制度,在居住的城市或市镇区域创建新型的社会政治实体和全新的法律体系来保护他们的经济物质利益,以便更好地进行商品经济活动。

——摘编自雷勇《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自治—西方法治传统形成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1000—1533年库斯科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库斯科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4-04-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元年,获取帝位不久的朱棣,因古今事物散于众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下令解缙等翰林学士编修《永乐大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编纂完成后,朱棣亲撰序文:“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著为典奥。”

——据《明太宗实录》等整理

材料二   1860年,翰林院遭到列强洗劫,加上一些官员监守自盗,《永乐大典》破坏严重。1894年清点时已不足800册。庚子事变,翰林院遭到围攻使馆的国人的焚烧,其所藏《永乐大典》一部分毁于大火,一部分被劫掠他乡。1909年,藏书家董康携17册东渡日本贩卖。

——摘编自张升《〈永乐大典〉遭劫难的真相》等

材料三   3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永乐大典》回流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情况(部分)。

年份参与者回流情况
1951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将11册归还中国。
周叔弢家藏1册,无偿捐献。
商务印书馆将收藏的21册无偿捐赠。
1955民主德国民主德国总理访华,将菜比锡大学图书馆所藏3册送还。
2013全国古籍普查督导组从加拿大华裔袁女士处购得1册。

——摘编自陈红彦《〈永乐大典〉的收藏及流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乐大典》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永乐大典》在晚清散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加速国宝回流”话题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基督教教会为培养僧侣及为教会服务的人才,向群众宣传宗教,并设立了一些教育机构。其中水平较高的有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僧院学校附设在僧院内,又分内学和外学。内学培养未来的僧侣,外学则旨在对俗人的子弟进行教民教育。两种学校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解人——教师——的权威的基础上,不许学生有任何探索和创造,强调背诵,也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所有的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

——摘编自吴式颖、郭法奇《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纪中期时,在阿尔卑斯山北侧,修院学校被城市教堂学校代替,在伦巴底则被半世俗化的市立学校代替。城市教堂学校和市立学校招生人数和教学队伍日渐扩大,其中一部分发展成大学。13世纪时,大学在几个大城市特别繁荣。巴黎、伦敦等北方地区的大学都由讲师团体主持,这和现在的美国大学实行的制度差不多,由院系来设置课程,安排学位和讲师。博洛尼亚的大学则由一群学生来管理,南方的其他大学也都采用类似制度,他们创立了一套严厉的规矩来规范讲师的操行。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中期欧洲教育发展的表现及意义。
7 .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主要流向主要人流
15世纪末和16世纪从西欧到中、南美和北美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16世纪和18世纪从非洲到美洲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摘编自《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5世纪末到18世纪人口移动的重要事件,归纳人口移动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示意玉米在世界的传播路线。

材料二   据载,到16世纪末欧洲人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在威尼斯的乌迪内地区有1586年以来持续不断的玉米价格记录。17世纪玉米种植在威尼斯已十分重要,并向伦巴第、维罗纳方向延展。玉米在意大利基本用作人们的食物,玉米粥、通心粉和玉米饼在意大利中北部是日常饮食,而且常常是穷人的主食。农民、贫民食用玉米,出售小麦。因为随着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已是玉米的两倍。其影响如同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旅行家贝尔所说的那样,“在17世纪,尤其是在18世纪,由于玉米充当了(欧洲)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作物玉米在世界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司初建时期,东印度公司明确宣布自己的基本宗旨,除了追求航运谋求商业利益,通过和平贸易向国内输送金银之外别无他求。当然,英国公司的和平政策是相对的,在它的成员中有许多人同时具有海员和海盗双重身份,在遇到葡、荷等竞争对手时总是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到17世纪下半叶,手持刀剑做生意变为商人们信守的格言,但最终目的仍是追求商业利益。18世纪中叶,一种观点逐渐占了上风:和平的贸易当然是最佳的主要的目标,但是为了贸易,殖民和侵略又是不可避免的。进而又发展到为了巩固自己的贸易地位,就必须控制领土、设立城堡、壮大军事力量和完善政治统治机构。1757年普拉西战役的爆发,东印度公司开始了运用军事力量,打击印度王公,将领土占为己有的扩张新时期。随着军事行动的日趋频繁,军队的地位更加重要,逐渐从一支附属于商业的队伍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力量,士兵制度和军费补助金制度也建立起来。在不停地循环过程中,商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小。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占领的孟加拉土地上征税,并逐渐反客为主,使自己占领的地区成为国中之国。

——摘编自赵伯乐《从商业公司到殖民政权》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形态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活动对世界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初,美国教会掀起向海外传教的热潮,很多传教士在自己传教地区建立教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教育。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既然上帝选择了美国,美国就有向世界传播自身文明的天赋使命,用美国的民主自由去改造世界。在拉丁美洲诸多国家里,教育的控制权都属于国家。传教士组建美国学校之初,所有教师都由传教士担任,以培养出更多教徒。学习课程都照搬美国本土。二战前后,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美国学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课程内容也从单一的语言课程、神学课程、美国本土课程扩大到了拉美国家历史、地理、公民学等。在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英语虽然不是教学语言,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拉美的美国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日渐增多,相互了解的需求增多,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本质都围绕着扩大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而展开。对拉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渗透,被包装在“慷慨”的教育援助中。曾任国防部长助理的罗伯特·布卢姆认为:“为了有效地执行我们的国家政策,对有关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为了使我们的政策有效,这种环境也是我们必须加以影响的要素之一。”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前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