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地图和所学,谈一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材料二   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传说公元前753年,古代罗马人罗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在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分析材料二的三段材料,分别指出雅典、古罗马、秦国是如何建设国家的?

材料三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根据材料三,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古希腊发展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材料二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格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虽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突出表现为一超的实力与影响力在明显下降,多强的实力在上升,并进一步分化。

——《中国国防辛艮》2009年8月29日


(1)材料一揭示了哪一国际关系格局?指出这一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二战以来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2019-02-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考试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北宋到南宋初,为了对商人征税,各地在税务官下设立“专栏”,对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高宗绍兴年间,长江沿岸的税务增加栏头,对商旅进行非法缴租……税务专栏人员下面还有许多打手,“设弓罗箭,如待寇至”,商旅一到,他们就大打出手,在正常商税之外另有勒索。

材料二   南宋之时,不少人已逐步改变了以前人们把工商业称作末业的看法,而认为“士农工商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并说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三   北宋熙宁年间,岁入缗钱六千万,南宋熙丰年闻为六千五百三十万缗,略高于北宋。北宋庆历中,每年商税收入为一千九百七十万缗,熙丰年间更多一些,约占缗钱的三分之一。

——《简明宋史》


(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认识。
5 . 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

——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材料二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崇尚法律逐渐成为一股潮流,诸子百家多有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荀子)

刑重,则不敢以贱易贵;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墨子)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老子)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的主张,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谈谈你对材料二反映的法治主张的理解。
7 . 德国学者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它的最大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B.井冈山道路
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
2020-01-01更新 | 229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8 .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又下尚书。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发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括那些人的意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与什么?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乔瓦尼·维拉尼(1276—1348年)在其所著《编年史》中,对佛罗伦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作了充分的统计分析:“佛罗伦萨有2.5万15—70岁符合兵龄的人,都是自由公民,其中1500名有权势的贵族公民。……平均每天有1500名外地人、旅行的人和兵士在佛罗伦萨逗留,还不算在修道院退隐的男女修士。学龄男女青少年(学生人数)约在8千至1万之间,在6所学校学习算盘和算法(数学)的儿童有1000—2000人。在4所高等学校学习语法和逻辑学的学生约有550—600人。佛罗伦萨和附近乡镇的教堂,加上修道院和修会教友教堂,约有110所。做羊毛加工的作坊有200处或更多些,这些作坊制造7—8万条毛毯,价值120万金弗洛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钱就地付给雇工(支付工资),还不算羊毛商经营的收益和靠此生活的3万多人。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等译《欧洲史》

材料二   西欧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在发展繁荣之后必然会对其母体——封建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力量,它与落后的束缚其发展的封建制度和经济之间的矛盾必将突出与尖锐化,并最终演变为导致其瓦解的主体力量。

——胡杨《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美】汤普森著,徐家玲译《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佛罗伦萨城市与同时代的西欧乡村社会相比,有哪些不同?
(2)中世纪西欧城市复兴大约从何时开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世纪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了深远影响。谈谈如何理解“城市的兴起……论结果,是革命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世纪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区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备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烃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自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后,其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在这样的时期做总统,或许应该是一件爽快轻松的事情。但罗斯福从上任的第二年开始,就实施了一系列政府监管经济的措施。这在一贯倡导自由竞争的美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而且,政府监管的矛头首先指向的是垄断性的大公司和大财团……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国家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美国人,也尝着以新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重新审视政府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发展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