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西班牙人本杰明在1165—1173年间的游记中记载,君士坦丁堡方圆18英里,形形色色的商人聚集在这里,他们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巴勒斯坦、俄罗斯、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罗马帝国境内商业贸易空前繁荣B.经济发展导致西欧的城市兴起
C.拜占庭帝国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贸易
2024-05-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记·乐书》记载:“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这一表述认为,古代明君推崇音乐意在(       
A.尊重个性自由B.注重礼法并用C.重视自我娱乐D.强调道德教化
2024-02-20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3 . 岳麓书院藏秦简《尉卒律》记载:“里自卅户以上置典、老各一人。不盈卅户以下,便利,令与其旁里共典、老”。岳麓秦简也记“一里过百(户)而可隔垣益为门者,分以为里。”由此可知秦朝(       
①县以下官员由皇帝任命       ②用法律方式规范基层治理
③地方已实现了基层自治       ④对普通民众实行有效管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 . 礼仪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国家礼仪,政府对各种礼仪的内容都有统一要求,抑制了仪法多元各行其是的现象,《史记》记载西汉初年朝廷上“群臣饮酒争功”,刘邦命叔孙通制订了朝拜礼仪,后来进行岁首大典时,“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敬酒)”,刘邦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在中国影响下,古代东亚地区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礼文化圈”。

——摘编自胡新生《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等

材料二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等国要求按条约规定及国际惯例,派使节觐见清帝呈递国书,但此后十几年清廷一直阻止使节觐见。1873年,外国驻华公使向清廷发出照会,要求觐见同治帝。随后围绕礼仪问题几经交涉,最终商定公使以鞠躬礼觐见。以下是描述觐见的两则笔记: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国家礼仪的作用。
(2)材料二两则笔记记述的场景是否可信?请说明理由。
2024-04-1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山东某县志记载,1949年该县私营商户有208家,到1951年底全县有证个体商户已达3334户。该县私营商户的增加(       
A.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B.反映出经济建设中有冒进势头
C.有利于该县国民经济的恢复D.说明中共八大的方针得到贯彻
2024-04-08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4·浙江·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夏朝汲取了旧石器时代中原文明的精华,从古国文明的汪洋之中脱颖而出。《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声教播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以下关于夏朝说法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产生并即将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②统治集团内部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犁耕已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④二里头文化吸收了各地区的先进文化因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
2024-03-22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7 . 据睡虎地秦简记载,农业生产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必须上报。其中,《田律》规定了上报的行文要求:一是报告受雨、抽穗及未耕田地的面积数;二是报告降雨量和生长期受益田地的面积数;三是报告受灾田地的面积数。这体现出秦朝(     

①“以农为本”的治国方略                           ②社会治理措施具体细致   

③统治者具有居安思危意识                              ④赋税沉重,田赋税率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左传》记载:曹刿对鲁庄公说,要想战胜强大的齐国,不能靠对亲近的人施以小恩小惠,而应取信于民;鲁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对周惠王说,国家兴衰取决于君王的德行;虢国的史嚣议论时政时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B.强化“君权神授”的意识
C.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终结D.体现“以民为本”的观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废科举。

1905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废除科举制度,在社会各界引起不同凡响。

材料一   翰林院侍讲学士恽毓鼎等上书《请拟改企学章程折》指出,停废科举后,“不特成效难期,且恐贻害甚大”,昔日科举三年一举乡会试,寒酸易于进身,国家不致有乏才之叹;然而兴学堂后,学生学成,入官之期限渺不可期。无出路可求,真是到了“人才中绝,儒士沉伦”的地步。

材料二   《朱峙三日记》中记载,“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以后各县专办学堂,以为培植人才之地,可望吾国富强矣。”“(停废科举)驱之日本留学,或欧美留学,朝夕聚谈,得见夙未见之禁书,知华夷界限甚明,而革命思想愈炽。”(朱峙三原本清末旧式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后,积极转变,考取师范学堂,后投身辛亥革命宣传工作)

材料三   废科举后,《万国公报》刊载在华传教士林乐知文章《中国教育之前途》,林乐知直率地指出:“停废科举一事,直取汉唐以后腐败全国之根株,而一朝断绝之,其影响之大,于将来中国前途当有可惊可骇之奇效。”


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据此分析清末废科举产生的影响。
10 . 中英礼仪之争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

材料   清朝接待大臣向使团介绍觐见皇帝须按惯例行三跪九叩的礼仪时,双方产生分歧:清军机处档案汇编《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记载中方的立场“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即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等前来祝寿,自应遵天朝法度。”马戛尔尼在其访华日记中记载了对中方要求的态度: “敝使系西方独立国帝王所派之钦使,与贵国附庸国君主所遣贡使不同,贵国必欲以中国礼节相强,敝使抵死不敢奉教。”对于觐见具体细节,中英记载中描述不同:(一)《清史纪事本末》记载: “及抵京城,政府又强令于觐见时,行叩头礼。英使亦不欲以争执小节,妨害其推广商利之目的,悉遵例行之。” (二)当时跟随皇帝出巡的军机处章京管世铭曾对觐见场景作诗曰: “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并于诗下附注曰: “西洋英吉利国贡使不习跪拜,强之,止屈一膝。及至引对,不觉双跽(长跪)俯伏。” (三)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记录觐见场景: “特使马戛尔尼……至宝座之旁拾级而上,单腿下跪,简单致词,呈书信于皇帝手中。” (四)下图是英方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所绘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的场景。被朝臣簇拥着正襟危坐于中央的乾隆皇帝面露威严,马戛尔尼单膝跪拜献上英王乔治三世亲笔信。注:此画是亚历山大在事后根据在场成员的口述绘制的。


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辨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中英礼仪之争的认识。
2024-01-20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