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漫画家张乐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见到了很多无依无靠的孩童,由此创造出著名漫画人物“三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与漫画:张乐平笔下的三毛

材料一   119351937年早期的三毛作品之一《爱国未遂》。三毛见宣传画上老虎吞下中国版图,号召孩子打虎,却被警察关进笼子,笼子上书“捣乱分子,特此示众”。图21946年《三毛从军记》系列作品中的最后一幅。胜利后的三毛在阵亡将士墓地中,墓地的道路呈现代表胜利的“V”字形。

材料二   当长沙吃紧的时候,宣传队发动对敌宣传,绘制巨大醒目的壁画和日文标语。后来敌人艺术宣传队看到这些画,(日军宣传人员)有若干人被激发了天良而放下画笔黯然回国。由长沙撤退时,国民政府全然不顾宣传队的死活,宣传队只得抛弃了私人物件,背负画稿材料,由田汉先生率领步行撤退。经湘潭到衡山,悲惨情形,莫可言状。这时候的衡阳,因受长沙大火(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沙,发生于19381112日)的影响,人心浮动,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宣传队抵达的第一天就连夜赶制画稿,于第二天开出展览会,以淡静的工作来安定浮动的人心,收效是极大的。

——摘编自张乐平《我的漫画生活张乐平》

图3长沙大火前夕张乐平在街头绘制抗日大壁画
(1)解读图1蕴含的历史信息,并推测图2中作者的心态和对局势的看法。
(2)有人从成书时间和漫画作品特点等方面评价《三毛从军记》史料价值不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2024-05-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五)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为两位学者对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秦(罗马)记载的评述。据此可知,两位学者认为这些文献记载表(     
序号评述
1汉魏史册中的大秦传记,“大概由于传闻,不免失真,本土和属土的情况也不易分清;又因为时人相信西方为神仙所居而有所美化,以致无法——指实;然而,也不能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从中至少可以略窥罗马帝国在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2《后汉书》之《大秦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系汉人实地见闻的事实,一系编者身倚案头幻想而出的空中楼阁之谈。”因之,“如欲解释《大秦传》得当,必须区别此传记事,何者为实际的事实,而何者则系汉人幻想之谈”
A.借助科学方法得出合理结论B.仍须与考古发掘相互印证
C.以独特的视角阐述历史规律D.对历史研究仍有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早期的航海家,曾记述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情景。春天,他们砍去树木,松平土地,每隔三英尺挖一穴,把玉米籽粒放在穴里。当成千上万条的青鱼和鲱鱼游到河溪上游产卵的时候,印第安人捕鱼肥田。他们曾比较用鱼肥田比未放鱼的玉米,其产量要高出三倍多。

——摘自佟屏亚《印第安人的贡献》

史料二   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巨猫洞最低层发掘出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7000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蝙蝠洞发掘出的王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600年;在秘鲁中部墓穴中发掘的玉米穗轴,碳14测定距今5000年。这就把玉米的最早被驯化的地区缩小到从英国南部经墨西哥直至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的狭长地区。

——摘自汤丽清《种子漫谈》

史料三   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玉米是一种庄严的形象,人们崇敬地把玉米植株和果穗的图象绘画在庙宇上,塑造在神像上,编织在衣物上,镶嵌在陶器上。很多印第安部落都以玉米命名、称为“玉米族”或“青玉米族”,并以此尊称自己的酋长。

——摘自汤丽清《种子漫谈》

材料二   法国人最早种植玉米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公元十五世纪。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太久的时候,美洲印第安人选择培育的玉米就引进到欧洲。法国驻葡萄牙的一位外交官员把玉米做为珍品奉献给法王路易十六,受到王后的赞赏。玉米以它那翡翠碧绿的茎叶、璀灿绚丽的顶花和硕大丰满的果穗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最初被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皇宫贵族的庭院里。公元十六世纪中期,欧洲各地遇到亘古未有的连年饥荒,玉米良好的食用价值立即被人们发现,并迅速在法国,也在欧洲很多地方作为粮食作物广泛传播开来。

——摘自张岳华《玉米史话》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玉米种植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分别作出对相关史实的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玉米传入法国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2-21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汉代画像石除了记录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外,也呈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不仅包括儒家子弟的德行事迹,汉代及此前各时期的忠义故事、孝行故事、“列女”故事(主要反映贞烈事迹)也蔚为大观。由此可知,汉代画像石(     
A.阻碍了造纸术的推广B.兼具艺术和史料价值
C.题材受“清议”的影响D.由儒生主导内容创作
2024-01-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史料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乐天(白居易)因为《长恨歌》(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故事的长诗),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京,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摘编自【唐】陈鸿《长恨歌传》

材料二   史载杨妃(杨玉环)多污乱事。予撰此剧(清初传奇《长生殿》),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而中间点染处,多采《天宝遗事》(元代说唱艺术《天宝遗事诸宫调》)《杨妃全传》(《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关杨玉环的记载及宋人所撰《杨太真外传》)。若一涉秽迹,恐妨风教,绝不阑入,览者有以知予之志也。

——摘编自【清】洪昇《长生殿·例言》

材料三   唐宋传奇小说的特点是“搜奇记逸”。此后,“传奇”也指说唱艺术和剧本。但无论是传奇小说,还是传奇说唱艺术和剧本,都突出了一个“奇”字,体现出“非奇不传”的特征。加之从传奇小说到传奇剧,很多作品的题材均有师承关系,且经过后世一代代作家的不断改编和创作,如洪昇的《长生殿》取材于唐传奇《长恨歌传》和元杂剧《梧桐雨》。“传奇”一词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其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陆希致《也谈“传奇"话源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传奇”对唐宋“传奇”的继承和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长恨歌传》和《长生殿》的史料价值。
2024-04-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8 . 有同学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收集了以下两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组

   
图1照片《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晚清中国)

   
图2杨洲周延的木版画《鹿鸣馆内跳交际舞的场景》(日本明治时代)

第二组

清末广州的一位商人,随朋友到十三行中参加西餐宴席,在餐饮之后写信寄给北京的友人讲述吃饭情形:“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叫做苏披。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生得几乎跟活鱼一样。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摘编自郭晔旻《西餐如何走上中国人餐桌》

明治时期日本有人这样评论鹿鸣馆的舞会,“黄色皮肤的脸面,佩戴着羽毛装饰,来细腰,手拿西式小饰物的日本女性,合着西洋音乐,踏着斯拉夫舞步。这是日本人为了看上去像西洋人而做出的滑稽而悲哀的努力。”

——摘编自《鹿鸣馆:日本欧化主义的象征》

(1)分别阐述每组材料对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的价值。(请从史料类别、内涵和作用等角度作答)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日两国文化重构中的共同特征。
(3)除上述材料之外,全面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的经济进步一旦把摆脱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这种要求就必定迅速地扩大其范围。

大工业发展到更高阶段时,就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用以限制它的狭隘范围发生冲突了。

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的独特经济形式,决定了统治和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直接从生产本身中生长出来的,并且又对生产产生决定性的反作用。但是,这种从生产关系本身中生长出来的经济共同体的全部结构,以及这种共同体的独特的政治结构,都是建立在上述的经济形式.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身处快速工业化进程的马克思深刻洞悉了工业文明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一方面,工业化创造的生产力,极大提高了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马克思也看到,在工业化主导下的自然遭到了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高度紧张,人成为一种独特的“物”。马克思对这些现象给予了深刻的批判,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既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工业化的批判与超越。

——摘编自冯凯《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2)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史料价值。
2024-05-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上古时代,我国先民就开始制作一些陶器。《逸周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洞穴,发掘出残陶器90余片,全是夹砂红陶,质地粗糙。据此可知(     
A.历史结论应时代发展而变化B.考古资料更具历史研究价值
C.实物史料增强了文献可信度D.古籍文献中所载可信度最高
2024-0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