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苏俄反帝斗争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实际,积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并在俄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确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废除了余粮收集制,改为缴纳粮食税,并允许农民可以用剩余的粮食在社会进行交换及流转,甚至可以发展小商品经济。但为了防止农民的盲目性,国家必须加以控制。此外,列宁还强调布尔什维克在保障农村文化发展不走入歧途的同时,还要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他们积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摘编自唐广虎《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及启示研究》

材料二   斯大林掌权后,于1929年结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其建立的社会主义饱受诟病,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也相去甚远,但任何人不能否认他建成的的确是一种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了计划经济即国家对经济的自觉管理,实行了按劳分配,在政治上普通工人农民当家作主。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并不理想,但符合国情,在这一模式下,苏联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照。

——摘编自安启念《唯物史观视野下的苏联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模式。
2 . 20世纪90年代,法国政府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法国电视频道应至少播放60%的法语节目,所有法国电台在黄金时段播放不低于40%的法语歌曲;法国政府甚至通过“单独配额”强行要求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法国人制作的电视节目。这反映出法国政府(     
A.注重维系本国的文化根脉B.积极扩大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C.恪守傲慢偏见的文化政策D.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仍心存顾忌
7日内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已有超2万人丧生,其中70%是妇女和儿童;另有超过190万人流离失所。冲突同时持续产生外溢效应,其带来的负面情绪不仅对埃及、约旦、黎巴嫩等国旅游业造成严重打击,还导致各国的餐饮、投资等行业出现一定的衰退。这表明(     
A.民族问题威胁区域和平与发展B.发展中国家是巴以冲突的唯一受害者
C.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已严重失衡D.中东国家的发展道路受制于国际局势
7日内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30年代,甘地在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余,还指出:“不可接触制”是对神的犯罪。为此,他不仅将“不可接触者”乐斯美收养为义女,还通过三次绝食为“不可接触者”争取利益。在其影响下,1933年1月8日被定为印度“不可接触者”进庙日,全国印度教寺庙均破例对“不可接触者”开放。甘地的这些举措旨在(     
A.消除抗英斗争中所存在的民族分歧B.丰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涵
C.团结更广大的阶层以实现民族独立D.唤醒底层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卢梭在《政治学残篇》中写道:“因为所有的公民权利都建立在财产权之上,所以一旦财产权被废除,任何其他权利都将不复存在。正义也就只会是一个幻想,政府只会是一种暴政,而公共权威也不会有任何合法基础:除非被强力所迫,否则没有人会承认它。”由此可见,卢梭意在(     
A.揭示阶级压迫的经济根源B.维护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
C.强调私有财产权的基础性D.规范阶级社会的公共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工作者对距今六七千年间的部分文化遗存进行研究后发现,在葬俗方面,半坡类型晚期盛行合葬,马家浜文化密集聚族而葬;在艺术和信仰方面,半坡彩陶主题由鱼纹演变为鱼鸟组合,河姆渡文化刻画图像发达。这表明当时(     
A.社会组织能力增强B.中华文化多元并存
C.先民精神生活充实D.敬天观念已经产生
7 . 如表是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的农作物次数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商朝(     
农作物名称麦(含米、麦)
次数442121161
A.重视对农业的管理B.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C.神权保障农业生产D.农事活动有序运行
2024-06-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9年1月,经过66天鏖战,人民解放军创造了“60万战胜80万”的战争奇迹。在其胜利70周年时,多部门联合举办研讨会,总结提炼形成了“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十六字战役精神。以下与这一“战争奇迹”相符的是(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B.成为促成国共开展重庆谈判的重要因素
C.标志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打出了“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
2024-06-02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郡初取吏于辽东”;云贵高原的群制、永吕、越满郡太守多为巴蜀籍;长沙出土的“逃阳令印”表明岭南地区的一些郡县官吏来自湖南。由此可知,汉代(     
A.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加强对边疆的统治D.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张骞、甘英的3次外交活动不仅增加了中国对中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当时的中国与中亚和西方国家的联系。中亚各国也加深了对汉朝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与汉朝进行商业贸易的愿望。汉政府特地在商路沿途建有驿站、驿馆,以保护、接待往来的商人,保证他们的交通、食宿需要。中国从西方引进了葡萄、苜蓿、芝麻、黄瓜等新植物品种,琉璃、象牙、犀角、玳瑁等工艺品以及西域的乐器。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佛教经义由大月氏开始传入中国。而中亚和西方各国从中国输入的商品和技术则更多,中国的铁器、漆器、纸张、香料、布匹,尤其是丝绸制品传入中亚和西方国家·其中丝绸制品成为最受欢迎的商品。

——摘编自柏铮《丝绸之路-古代中西方的商业交流》

材料二

从区域的海上航线延伸为世界的海上航线
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世界的交通网络
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的是欧洲人的劫掠、征服和殖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海上贸易之路相比新航路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4-06-0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