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知识就是力量”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要培养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社会角色,就必须根据儿童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此外,他还认为人拥有一个先天的善良本性,但因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善良本性逐渐被“污染”,因此要尽可能杜绝外力对儿童的影响,不让任何外在的情感和观念得以传播,以影响儿童的自然成长。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角色”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他还指出人不拥有任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先验本性,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理想教育场所的选择应自觉地融入现实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此外,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东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     
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
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6世纪英国基督学者廷代尔在翻译《圣经》时,多次直接使用上帝的名字“Jehovah”,而非全部使用显示万能的尊称“Lord”;此外他还将原希腊语中的“agape”(基督之爱)和“caritasor”(仁慈之爱)直译成通俗化的“love”。廷代尔的这一举措(     
A.意在构建新的宗教体系B.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
C.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D.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武德六年(623年),按资产定户为三等,武德九年改为九等,以户等征收户税,商贾等级即被列为上等户。唐玄宗天宝敕令中,把商人和“贫乏之人”加以区别,防止其改易户等,逃避户课。据此可知,唐代(     
A.商税成为了政府收入的基本来源B.工商业者内部分化严重
C.政策调整助推商人社会地位变动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
6 . 据统计,1966—1975年,全国共内迁项目380个、职工14.5万人、设备3.8万余台,11个三线省区共投资1173.41亿元,从而形成了西南机械工业基地、华中机械工业中心和汉中、天水、银川、西宁工业区等一批新的、各具特点的工业中心。这表明三线建设(     
A.改善了地区间的经济布局B.助推了中西部脱贫任务的完成
C.意在优化中西部产业结构D.奠定了工业化建设的初步基础
7 . 考古工作者对距今六七千年间的部分文化遗存进行研究后发现,在葬俗方面,半坡类型晚期盛行合葬,马家浜文化密集聚族而葬;在艺术和信仰方面,半坡彩陶主题由鱼纹演变为鱼鸟组合,河姆渡文化刻画图像发达。这表明当时(     
A.社会组织能力增强B.中华文化多元并存
C.先民精神生活充实D.敬天观念已经产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充分利用电子对抗来打击法西斯势力。19437月,英国空军制订了轰炸德国汉堡的“罪恶城作战”计划。724日夜,英国轰炸机群飞向汉堡。出乎德军意料的是,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成千上万架英军轰炸机。高炮靠雷达提供数据,但雷达受到干扰,高炮只能胡乱射击。英国的791架飞机中有728架飞抵汉堡上空,高爆弹、燃烧弹似雨点一般落在汉堡市内,许多高炮阵地被炸毁,大批建筑物淹没在火海中。其实,德军雷达上出现的成千上万架轰炸机,只不过是英国人为压制德国雷达发明的一种铝箔条干扰方法,这是二战中电子对抗的精彩一幕。此外,盟军在194466日至718日进行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也成功地运用了通信欺骗、反雷达伪装、干扰佯动、火力摧毁等多种电子对抗手段,保障了登陆战役的胜利。

——摘编自李大光等《影响欧洲战场的重大军事科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空军“罪恶城作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盟国对法西斯势力的“电子对抗”。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全国的档案文书正本都要集中到中央,供皇帝查阅。随着档案文书的增多和细分,汉代统治者建立了更多的中央档案保藏处所来收集和保藏天下档案,著名的有石渠阁等,东汉有石室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各类档案主要集中保藏于三省,另外还有一些专门档案馆库,如唐代的甲库等。宋代设置架阁库等收藏各类档案文书,将县以上的国家机关的重要文件集中在中央档案库。明清两代的档案更为集中。如明代的黄册档案,由县具体负责编制,县以下的坊、厢、里等基层组织将甲首所造文册“攒造一处,送赴本县”,各县经州府将黄册档案上报中央,集中收藏于后湖黄册库。

——摘编自杜道运《中国古代档案管理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图书馆系统可分为四大类型,即官府图书馆(以皇家图书馆为主体)、私家图书馆、寺观图书馆和书院图书馆。四大类型图书馆在功能表现上的一个共同点是:治书以供治学。以皇家图书馆为主体的官府图书馆,其主要职能虽为“藏秘书,处贤才”,但其日常业务工作仍然是治书,且治书的目的仍然首先表现为供学者治学之用。在中国古代,许多私家图书馆的藏书之富、校勘之精、保护之良、编目之优不亚于官府图书馆,即私家图书馆的治书水平很高。与官府图书馆不同,私家图书馆是满足社会底层读书人治学需要的文献保障力量之一。

——摘编自蒋永福、张世颖《治书以供治学: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图书馆与档案库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谈谈给我们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学者指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目标不是联邦政府类型国家的,而是应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制度与程序,由此形成一种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渐进而调谐的税收与经济政策,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福利体系。该学者意在说明欧洲一体化(     
A.致力于构建超国家联合体B.着眼于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
C.冲击了冷战下的霸权主义D.避免了主权国家三权分立的弊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