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第一部工厂法

材料: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保护童工的法律——《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同时也是最早的劳动立法之一。该法案规定,车间的墙壁与天花板每年要用石灰粉刷两次,并保持通风,以防止疾病与细菌;学徒应有两套衣服以供换洗;学徒应按性别分开居住。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晚九点到早六点工厂不得开工。在学徒的前四年,应受到包括读、写和计算在内的基础教育,学习时间应包括在规定的劳动时间之内。同时,由教区治安法官任命的工厂视察员,负责监督法令实施。在实践中这部法令的部分规定并没有得到贯彻。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
2024-06-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文化逻辑,深得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出处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曾子(春秋)《大学》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刘安(西汉)《淮南子·汜论训》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陈寿(西晋)《三国志》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凿齿(东晋)《襄阳耆旧记》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陆贽(唐)《论缘边守备事宜状》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刘昫(后晋)《旧唐书·柳亨传》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吕坤(明)《呻吟语·应务》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任意一项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的时候。社会发展有突进和渐进两种形式,突进表现为打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暴力革命。这时,思维活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运动;渐进则是政治上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改进,此时,思想则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而一切暴力,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先导,只是按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纲领或改革措施,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单纯的暴力,则只能对社会造成破坏,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赵立史云谋《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

著作

内容简介

《氾胜之书》

总结了两千多年以前我国以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不仅总结了当时北方旱地的农业生产经验,也涉及南方的水田耕种方法

北魏

《齐民要术》

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是对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旱地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系统总结,标志着以精耕细作技术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农学臻于成熟

《王祯农书》

是中国第一部兼论南北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书。农业因天时、地利等关系具有区域性,中国南北农业生产技术也有较大的差异,王祯在农书中注意对比异同,强调互相取长补短,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一部传统农业科学的百科全书,主要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生产技术两大内容。其中农政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重点论述农本、开垦、水利、荒政等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政策内容,同时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从不同角度得出三个历史结论,并作简要说明。(要求:围绕材料,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024-03-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世界史学者普遍认为,“四大文明”中除中华文明外,其他三个古代文明都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民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摘编自邢广程《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意义》

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主题,从表格中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3-2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当·斯密认为,发现美洲大陆和发现绕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是“人类历史所记载的两个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事件”。“发现美洲大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提供大量的贵金属,而且在于它能够为欧洲商品提供新的、永葆兴旺的市场。”它最重要的后果之一、是“把商业活动推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境地,没有美洲大陆,就完全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它促使全世界的贸易突飞猛进。如果说19世纪是生产的世纪,那么17世纪和18世纪则是贸易的世纪。对于英国来说,当时的贸易主要是三角贸易。威廉·伍德在1718年说过,奴隶贸易是“万流之源”。几年之后,波斯尔思威特把奴隶贸易描写成“一切事物的首要原则和基础,也是引起机器运转的主要发条”。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194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观点,并就所选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法家与道家政治理论的比较

儒家法家道家

问题意识

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重建良善的政治秩序

君主的政治危机

成就霸业的难题
一个偏离“道”的社会重建合乎“道”的社会

理论解释

没有系统的因果解释,但可基于观念、行为和秩序三个维度来理解周朝礼制的崩解人是自利的,接近君主的
人都想获得权力,故君主
随时可能面临危机;若不
能强君、不能弈法、不能聚
焦农战就无法成就霸业
唯有合乎“道”的自然秩序是良善秩序,所有偏离“道”的人为秩序都会导致国家昏乱

解决方案

周朝礼制、政治伦理实行仁政、君子人格强君、农战、法制、赏罚循道而为、柔弱处下无为而治、绝圣弃智

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成霸王之名”“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摘编自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从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南朝之际,扬州有建康的东西二治、梅根治、铁岘山冶、六安冶等,荆州有新兴冶。同时,民间私治也很盛行,“一断民私鼓铸,而贵卖铁器,商旅吁嗟,百姓咸欲为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耕一耙一耖作业,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在广东连州的一座晋墓中,带有“(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或六年(312年)的砖铭呈现了当时农田耕作的情景,一牛挽犁田和一牛拉耙耙田。南齐武帝时,戴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在北魏前期的遗迹中,生产工具主要为骨镞,兼有少量的铁器。而北魏天赐元年(404年)“置山东诸冶”,“其铸造铁为农器、兵刃”。太平真君年间,“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交换),垦殖锄耨”。

——摘编自杨乙丹、何婧云《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史实(整体或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始末

时间经过
1912427吉林省临时议会成立。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有议决地方法律、预决算、地方税收,答复地方政府咨询,监督地方行政,弹劾违法官吏等权力
329
420
吉林都督陈昭常两次任意修改银元银与吉平银(吉林地方货币)的比价,给吉林金融、经济造成了极大混乱
630吉林省临时议会去电大总统、参议院,弹劾陈昭常贻误地方、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四事,请予陈昭常辞职
730吉林乌拉镇农务分会、商务分会、议事会、董事会分别上书陈昭常与议会,请求“陈督自今而后拥护议会,博采群言,挽回议会代表……化除官民猜忌”
此后吉林省临时议会大量列举陈昭常违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信用亲信、纵容官吏贪赃等事实情况进行弹劾
1913
613
袁世凯批准吉林都督陈昭常辞去都督兼民政长职务

——据李万彦《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民国初期的社会政治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人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相对立的学说,在中世纪,宗教是扼杀科学的最大敌人,现代社会科学是破除迷信与宗教的最好的锐利武器,宗教是落后势力的典型。也有人认为宗教是科学的前身,科学是从宗教里面发展而来的,所以宗教往前一步就成为科学。近代初期的科学家大多是基督教神职人员,如哥白尼、开普勒、布鲁诺等,或具有神学背景,如伽利略等。

——摘编自蒋四清《宗教是科学的死敌吗?》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体现出的现象并加以合理解释。(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