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分期问题展开论辩,主要分歧如下:

代表人物分期标准
胡绳、戴逸以阶级斗争为标准,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历史现实决定的
孙守任、范文澜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标准,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统治者,外国侵略势力起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选择上述某一标准或者自拟一个标准,运用中国近代史具体史实,对中国近代史前期进行分期并予以说明。(要求:分期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创新精神表现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的各个领域。首先在棉纺工业,随后是钢铁工业,然后在铁路部门,英国人都走在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前面。这种不断的创新精神有效地动员了英国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并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英国能在很长的时期内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但到19世纪末,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社会体系无论在道德上和精神上都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支持。这表明人们陶醉在工业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的时期已经过去,开始重新评价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所造成的一切变化

——陈晓律:《近代英国兴衰的历程》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5-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编20世纪后半期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

第五章英国对冷战中国际危机的处理

第一节英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二节英国与第一次台海危机

第三节英国与柏林墙事件

第六章美国与盟国的关系

第一节杜勒斯—戴高乐会谈与美法关系

第二节美日返还冲绳施政权谈判中的核密约问题

第三节战后加美安全关系

第四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国外交与国际格局演变

第七章中欧关系的突破性发展

第一节中国对瑞士政策与中瑞建交

第二节中国对法国政策与中法建交

第三节中法建交前后的台湾对法"外交"

第八章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第一节中美关系缓和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

第二节万斯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节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九章中国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一节同盟国建立战后国际秩序

第二节战后国际秩序的运作

第三节新中国与战后国际秩序

——摘自徐蓝主编《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据材料,自拟一个相关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时空明晰、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
2024-05-13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移动或迁移,无疑是受利益驱动的,但从社会角度看,却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制约下进行的。从本质上说,人口迁移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形成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合力。西方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人口迁移理论,如赫伯尔1938年提出的“推动—拉力”理论、1962年美国学者舒尔菠提出的“成本—效益理论”等等。

—摘编自江立华《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另拟一个探讨世界近代人口变化的角度,并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4-05-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3月6日,英国画家莱斯利·伊林沃恩·吉尔伯特发表的漫画《铁幕下的窥视》。地面英文字母“EUROPE”为欧洲,幕墙上的英文“NOADMITTANCE BY ORDER JOE”为“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远处的指示牌上写着“To Russia”(通向俄罗斯)。右下角含着烟斗,一手掀起幕墙底边向里张望的是丘吉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4-2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里的那些“第一”

成就

概况

贡献

1962年研制成功糖丸减毒活疫苗

1959年,为了应对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疫情,国家派董德祥等四位科学家赴苏联考察。回国后,历经三年改进,终于成功研制出室温条件下延长保质期的糖丸疫苗。成功阻断了“脊灰”野病毒,是世界公共卫生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成为全中国孩子们心中永远的甜。

1 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援外医疗队

1963年应阿尔及利亚政府邀请,中国派出援外医疗队,因阿尔及利亚政府3次强烈挽留,医护人员一再延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回国。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在两年半时间里,诊治37万次,未发生一次医疗事故。

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8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项目被列为国家机密研究计划。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采用了“大兵团作战”,仅中科院上海分院就集中了300多人的科研队伍。正逢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鼓励和支持。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1972年发现青蒿素

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任务,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她和课题组于1972年分离得到青蒿素单体,并与中科院协作,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青蒿素的发现不仅增加一个抗疟疾新药,还在于发现这一新化合物的独特化学结构,为合成设计新药指出方向。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新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里的那些“第一”》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诗经》有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间歌谣融入革命斗争内容,越唱越多,越唱越广,越唱越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部分革命歌谣(节选)

序号歌谣名称歌谣内容
《藏龙卧虎根据地》大青山高,漫瀚山低,藏龙卧虎根据地。大青山漫山山青,遮山盖顶的八路军。要问八路军有多少?星星多少他多少。八路军本是老红军,一普真心打敌人。打得鬼子漫山滚,打得顽军丢了魂
《插秧曲》一,二,三,……绿映映,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同志哥伴着同志嫂,唱着歌儿插着秧。……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
《全国大反攻》九月里来刮秋风,红旗飘扬在天空,各路大军都出动,人喊马嘶多威风。问一声同志们到哪儿去呀?咳,杀进蒋管区
《最后胜利是我们》铁腿踏破万里云,脚踩黔军牵川军;能打善走是红军,拖垮累死‘中央军’,最后胜利是我们。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歌谣序号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江苏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源自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创新创造,主张革故鼎新。《周易》中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语,都饱含着创新精神。公元554年成书的《魏书》首现“创新”一词,书中记载“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几千年来,创新精神活跃于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体现在中华文明各个方面。中华文明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中不断变革,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而能够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何星亮《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中国历史某一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