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编20世纪后半期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

第五章英国对冷战中国际危机的处理

第一节英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二节英国与第一次台海危机

第三节英国与柏林墙事件

第六章美国与盟国的关系

第一节杜勒斯—戴高乐会谈与美法关系

第二节美日返还冲绳施政权谈判中的核密约问题

第三节战后加美安全关系

第四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国外交与国际格局演变

第七章中欧关系的突破性发展

第一节中国对瑞士政策与中瑞建交

第二节中国对法国政策与中法建交

第三节中法建交前后的台湾对法"外交"

第八章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第一节中美关系缓和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

第二节万斯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节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九章中国与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第一节同盟国建立战后国际秩序

第二节战后国际秩序的运作

第三节新中国与战后国际秩序

——摘自徐蓝主编《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据材料,自拟一个相关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时空明晰、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成文)。
2024-05-3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全长1860公里,是贯穿东非和中南部非洲的大干线。坦赞铁路于1965年开展全线踏勘,1970年10月开工,1976年7月正式移交坦、赞两国政府。这条铁路联结起中非之间跨种族、跨世纪的真挚友谊,是中非人民友好史上的不朽丰碑。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模精神的“变”与“不变”

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中国劳模精神的发展从萌芽到雏形再到成熟历经近九十年。下表反映了我国劳模精神演进的历史阶段特征。

时期劳模代表劳模特征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吴满有、赵占魁等“为革命生产劳动、为革命拼命献身、为革命苦干巧干”的“革命型”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王进喜、时传祥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老黄牛型”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郭明义、包起帆等以创新创造、争创一流为核心与灵魂,呈现出“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特征

——摘编自王海亮、李庆华《“变”与“不变”:论新时代中国劳模精神的生成发展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与劳模”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28更新 | 35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5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信息传播在中世纪受到了教会的严密控制。教会把限制传播的重点对准了印刷图书和手抄新闻,屡屡下令查禁图书的书目和手抄新闻,砍掉采访者的手脚甚至施以处死的刑法。真正对新闻传播实施利用和控制的是正在日益强大的另一种势力——封建王权。在15世纪,欧洲的国王们不仅利用手写新闻传播关于他们胜利消息的确定知识,还特别重视传播技术的引进。但是在随后的宗教革命以及政治斗争中,印刷书籍、新闻作品和小报成为威胁王权巩固的危险的舆论武器,从而引起了欧洲君主们的注意,他们在对新闻出版和信息传播实施强力控制的同时,还采用了特许出版制度、新闻检查制度、制订严苛的法律等形式。

——摘编自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7-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图像史料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用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美术作品时,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观者眼中直接看到的事物;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即注重人物和故事的识别,需要确认图像中的内容与主题,并将其中的象征物加以阐释与简单联系;第三层次“图像学阐述”,则需要辨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深意,深入了解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挖掘艺术家表达的更深层次内涵。

—摘编自《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节选

   

图:李琦《农民和拖拉机》(年画)1950年创作。1950年5月,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农机展览会; 1951年,国家开始推广新农具。

       


图:邓澍《和平签名》(年画)1950年创作。1950 年3月至11月,中国各界积极响应“斯德哥尔摩世界拥护和平大会”运动。

一选自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官网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从以上两幅美术作品中任选一幅进行探究。
(要求:对画作由浅入深进行描述、分析、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注重历史信息的运用,分析逻辑严密,表达条理清晰。)
2023-07-01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对立阵营的消失给全球化带来了极好机会,资本可以在全世界自由流动,人员可以自由迁徙,跨国公司如春笋般出现,“国家”的边界似乎被完全打开。这以后,以资本、资源、人力、技术、商品在全世界自由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全球化步入高峰期。不过,全球化的利益未能被共享,反而出现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发达国家只要控制住资本的走向和技术的源头,就能控制全世界的生产流水线。“后工业社会”在西方出现了,第三产业成为其经济核心部门。工业和农业被发配给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仍是“中心”。全球化的最大红利由美国和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获取,美国得到其中的最大份额,形成一种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美国恃其强大的美元、军队和文化为三脚架支撑它的世界霸权,世界其他国家要么受益少,要么受损害。世界财富的分配更加不合理,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世界变得更加不平等了。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据材料,提取信息,拟定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6-2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贸易战

贸易战

发起国

贸易战形式

发生背景

时间

结果

鸡肉贸易战

欧共体

欧共体对美国进口鸡肉征收高额关税并进行价格控制,美国反制,提高对西欧工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美国即将步入“大通胀时代”1963-1965双方和解

日美贸易战

美国

美国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行业,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或作出不利裁决,并通过了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对日本进行制裁和限制美国经济滞胀,日本飞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多次自愿限制出口、对美国开放市场

面食产品贸易战

美国

美国对欧洲柑橘类产品的准入制度不满,并对面食产品征收关税。为了报复,欧洲对美国的核桃和柠檬征收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5-1986双方达成和解,欧洲损失不大

——摘编自赵涛《世界贸易战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5-19更新 | 21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变革成功有重要影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首先,精英阶层的政治文化影响大众,那么政治变革会很容易发生。如果精英阶层倡导的政治文化能影响到大众,那么精英和大众的政治文化就具有一致性。政治制度的变革拥有了广泛的政治文化认同,就会较为顺畅。反之,变革很难成功。

其次,外来政治文化同传统文化的整合,会推动政治变革的成功。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往往呈现出多元并存状态。...如果传统和外来的政治文化能实现成功整合,政治制度变革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反之,整合失败,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很难成功。

再次,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政治文化,容易推动政治变革的发生。如果政治文化是在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那么政治文化的深层次转变就较为容易发生,政治制度变革成果也随之巩固下来。反之,政治文化的深层次演变很难实现,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因而很难成功。

——摘编自张迪《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变革的影响》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30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