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部分大事记

1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国民党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5日本策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8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11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统一币制。实行初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提供了抗战所必要的物质基础。
12一二.九运动,中共领导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材料二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在目前,这个政府的基本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

——摘编毛泽东1935年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35年中国的认识(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独秀的青年观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

◆身心观念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承担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须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清除出脑,培养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

◆人生观变革

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 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

◆成长目标变革

面对近代中国的“变”,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编自马舒 姜尚汝《近代青年自我变革的三重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4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融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如果按历史进程划分丝绸之路的时代,那么从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便是丝绸之路的1.0时代,这一时代,丝绸之路的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丝绸之路2.0时代包含了中国的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丝绸之路“三个时代”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0年、1990年、2010年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单位:万TEU

排名197019902010
港口区域吞吐量港口区域吞吐量港口区域吞吐量
1奥克兰北美33.6新加坡东南亚522.4上海东亚2906.9
2鹿特丹欧洲24.2香港东亚510.1新加坡东南亚2843.1
3西雅图北美22.4鹿特丹欧洲366.7香港东亚2353.2
4安特卫普欧洲21.5高雄东亚349.5深圳东亚2251.0
5贝尔法斯特欧洲21.0神户东亚259.6釜山东亚1415.7
6不来梅/哈文港欧洲19.5洛杉矶北美258.7宁波东亚1314.4
7洛杉矶北美16.5釜山东亚234.8广州东亚1255.0
8墨尔本澳新15.8汉堡欧洲196.9青岛东亚1201.2
9蒂尔伯里欧洲15.5纽约/新泽西北美187.2迪拜西亚1160.0
10拉恩欧洲14.7基隆东亚182.8鹿特丹欧洲1114.6
11弗吉尼亚北美14.3横滨东亚164.8天津东亚1008.0
12利物浦欧洲14.0长滩北美159.8高雄东亚918.1
13哈里奇欧洲14.0东京东亚155.5巴生港东南亚887.0
14哥德堡欧洲12.8安特卫普欧洲154.9安特卫普欧洲846.8
15费城北美12.0费力克斯托欧洲141.8汉堡欧洲790.0
16勒阿弗尔欧洲10.8圣胡安加勒比138.1洛杉矶北美783.2
17安克雷奇北美10.1不来梅/哈文港欧洲119.8丹戎帕拉帕斯港东南亚653.0
18费力克斯托欧洲9.3西雅图北美117.1长滩北美626.3
19神户东亚9.0奥克兰北美112.4厦门东亚582.0
20悉尼港澳新8.3马尼拉东南亚103.9纽约/新泽西北美529.2

材料二


119482008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


请任选1970、1990、2010中的一年,以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所选年代全球化的特点及成因,并谈谈你的认识(启示)。
2022-11-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关于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

时间发展概况
19508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一年级设中国古代史,初二年级设中国近代史,初三年级设外国历史;高一设中国古代史,高二设中国近代史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高三设外国历史。其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19537
教育部在颁布的《中学教学计划》中规定:初一开世界古代史,初二开世界古代史及中国古代史,初三开中国近代史;高一开世界近代史,高二开苏联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高三开中国近现代史。教节均为每周3学时。
20世纪60年代初历史课程改称“社会发展简史”课程,不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只讲中国现代史,不重史实,只讲理论。1963年,教育部调整教学计划,对历史课程进行大幅度的压缩,规定:初一不开历史课,初二开中国古代史,初三开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高一、高二不开历史课;高三开世界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决定在初中增开世界史课程,将中国史课程减少一个学期,规定: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初二开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初三不开历史课;高一开世界史,高二、高三不开历史课。

——摘编自王双怀、方骏《20世纪中国的中学历史教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谈谈你对“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朝关于派遣常驻使节的历次讨论

时间参与者意见、理由与方案
18664
11
江西巡抚刘坤一担忧。分遣使臣往驻各国,不得任其所指,以柱石重臣弃之绝城,今得挟以为质。
浙江巡抚马新贻反对。向各国派代国大臣,得秉政虚名,却予对方借口,使其代国大臣能借口秉中国之政。
186710
月一12
署直隶总督官文反对。费用不赀,无通晓语言之才,不得已,可派游历使。
两江总督曾国藩赞成。中外既已通好,彼此往来,亦虽常事。
187012
月一1871
3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遣使日本。中外既定和约,均宜各派官员,往驻该国,庶消意易通,势力均敌。
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曾国藩遣使日本。须仿照领事之例,中国派员驻扎日本,约束内地商民,并成立会讯局,办毕洋争讼案件。
187411
月一12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速遣使日本与各大国。外托邻邦报聘之礼,内答华民望泽之诚倘彼别有诡谋,无难侦得其情,相机控制。
两江总督李宗羲遣使各国。其与彼国有用之才,新造之精器,均可随时采访,以为招致购买乏地。

——摘自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政府对遣使问题展开的讨论,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