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邮政、香港邮政和澳门邮电在20181030日共同发行《港珠澳大桥》纪念邮票。

方寸间展示国家记忆

邮票说明
中国邮政

青州桥桥体上的“中国结”造型与画面前景的三地地标性建筑(香港会展中心、珠海大剧院、澳门大三巴牌坊)形成呼应,寓意三地紧密相连。


香港邮政

一套四枚邮票以港珠澳大桥的中英文名称为设计重点,分别印上代表香港的H和“港”字、代表珠海的Z和“珠”字、代表澳门的M和“澳”字,以及表达“大桥”之意的B和“桥”字。这些字母和文字与背景的线条图案交织成细密网络,象征公路网络紧密连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融合。


澳门邮电

小型张展示了青州桥“中国结”造型桥塔的标志性景观,并衬以洋紫荆、簕杜鹃、莲花,分别代表香港、珠海和澳门,象征港珠澳三地连成一体。


结合史实阐释港珠澳大桥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2-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咖啡传播与产区分布
6世纪咖啡原产东非,6世纪埃塞俄比亚人最早发现,而最早使用咖啡的是阿拉伯人,他们习惯于食用整颗咖啡豆来提神。
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饮用咖啡,当时是当做酒和药品使用,以解决回教徒的困乏及保护人民的胃、皮肤和各种器官。
9世纪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徒开始使用烘焙和研磨生豆的方法饮用咖啡,后来人们开始尝试用水来煮咖啡。
14世纪伊斯兰教徒禁止喝酒,咖啡作为酒的替代品不断扩展,最早的咖啡馆出现于土耳其。15世纪前,尽管人们食用或饮用咖啡,但咖啡主要用途还是在医药和宗教上。
15世纪土耳其人发明先把咖啡豆炒香再捣碎加水煮来饮用的喝法,风味改善很多,我们现今咖啡的喝法基本形成。
16世纪末麦加统治者发现讽刺他的诗歌竟是从咖啡馆流出,最先下令禁止咖啡。1511年麦加所有咖啡馆被迫关门,接着,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相继宣布咖啡为非法饮品。

——摘编自《咖啡发展史》丛书


提取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突出,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2-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8929日创刊的《拂晓报》(见上图)是由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在其发刊词中曾指明“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到来的意思”“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在其百期纪念时刘少奇亲笔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刘少奇还曾派人将<拂晓报》送给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等阅读,使其更好地理解中共的抗日方针。

《拂晓报》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一度发行到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拂晓”。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2-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

1978年开始,港台的流行歌曲尤其是影响最大的邓丽君之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东南风,吹入了中国内地。1979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本次会议不再继续提“文艺为政治服务”,而是提“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7912月,李谷一使用邓丽君式的气声演唱了纪录片《三峡传说》的插曲《乡恋》。该歌曲还采用了探戈的节奏,配器也运用了当时很少使用的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在此之后,《北京晚报》等就对其唱法和演唱风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种对外来流行歌曲的模仿毫无价值,有的人干脆称李谷一是散播靡靡之音的“李丽君”,“使用气声是低级、庸俗、下流的”。因为存在巨大争议,电台、电视台曾停止播放《乡恋》这一歌曲。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得以改变,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以观众点播的方式推出《乡恋》,李谷一才算摘掉了“李丽君”的帽子。

——摘编自曹桦《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

根据材料,以“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它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一幅纸本画作,完成于18世纪中后期。该图以苏州当时繁华景象为创作内容,构思巧妙,笔墨精道,气势宏大。虽不免有粉饰之处,但与历史文献相印,不失其实,故不愧为一件写实的杰作,是研究二百多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涵盖了珠宝、乐器、盆景和丝绸等50多个手工行业。作者在题跋中写道: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我皇上銮舆再奉,行庆施惠,有加无已。斯地斯民,故能感激鼓舞,乐乐利利,交相劝勉,共为盛事之良民。”

——摘编自杨琪《中国美术五千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角度,评析《姑苏繁华图》所反映的乾隆盛世。(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2-02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代驻藏大臣颁发的部分告示

时间内容概要
1751(清廷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政府及官员的设置,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的权限地位等做了详细规定。
1793藏人去世后,一律掩埋,并拨出空闲山地用于贫民下葬。
1795(遵旨减免百姓差徭)达赖喇嘛的亲属及随从派遣较多的无偿劳役,百姓苦累甚重,今后除驻藏大臣核准外,概不准私自派遣差役。
1795各地头人须按原来规定的籽种,耕牛数目,实领实发,不得少给耕牛,多发籽种,亦不得额外多派劳役,私种己田,致苦累百姓。
1832贡布丹隆人与百长及长老同谋,破坏汉藏大事,情节严重,特颁布告示警示,今后应严格执行驻藏大臣的命令。
1843(驻藏大臣上任时的告示)本大臣及随从不谙藏语,需翻译同行,所用马匹驼只均有定数,沿途官员应严防翻译以少报多。
1894光绪二十年三月二十六日亚东关开关,商民人等务须遵照新立条约,赴关时呈报稽查,不得任其自便,致违定章。
1904十三世达赖独断专行,鱼肉百姓,藏印战争中屡违圣命,战败后暗逃他处,不明去向,理藩院特暂免达赖名号,由九世班禅暂代其掌管事务。
1909川军开赴拉萨,乃为护卫西藏地方,使西藏日益强盛之意,百姓不用疑惧。
1910藏地多有挖眼、斩手等酷刑,此类做法藐视人命,悖逆佛法,特此告示,不准罚以挖眼、斩手等刑。

——摘编自袁爱中、后东辉《清代西藏告示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2024-01-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总体的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不同的群体之间相互往来,协作是经常的,且是历史的系统的,但是矛盾冲突也是不免的。只要大家不采取唯我独美的本位中心主义,容忍不同价值信念的并存不悖,群体间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和平共处并为进入融合一致的美好社会准备条件。“美好社会”的内涵是各群体从不同客观条件下取得生存和发展的长期经验中提炼出来,在世世代代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不同的群体对“美好社会”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各是其是,各美其美”是各群体社会生活所赖以维持的价值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根据材料,围绕费孝通先生对“美好社会”的思考,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教师形象要求

来源

1951

教师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努力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民教师。《关于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的报告》

1963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说话、写字等教学基本技能。《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1983

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与原则并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知识指导实践,教师要掌握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

1993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00

要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指导意见(试行)》

——摘编自许峰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师形象嬗变研究》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生活帐本

(张健民,1938年入党,曾任山西省政协副秘书长。从1952年起,他事无巨细地记录了41年的家庭生活账。下表节选了其中部分支出记录。)

时间部分支出
1955641220买六月份面粉、粗粮、油等共支洋19.04元大礼堂开工商业改造会议伙食10天洋5.1
1956823913往工学院听邓初民报告三轮车费0.25元郭通同志借去洋60
1957911021买《八大文件合订本》支洋3.5
买省府礼堂戏票两张支洋0.6
195832买《工业成就展览》门票2张支洋0.04
1959113付元月份水电、家具、卫生等费洋9.59
1960426支公共汽车票、游公园门票洋0.08
19617141112修鞋跟支洋0.40
赠与三姐生活补助洋15
1962427买《中国过渡时期国民经济分析》等42.51
196358买《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0.68
19642528修旧水桶、补袜子支洋4.4元买永久自行车一架支洋194

——摘编自刘涛、张宏伟《健民的账本》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10 . 近代以来,国际海洋法权不断发展完善。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史实
15-16世纪1494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订立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划定一条称为“教皇子午线”的分界线,线以西归西班牙,线以东归葡萄牙。1529年两国订立《萨拉戈萨条约》,在太平洋中再划一线,将全球海域划分为二,两国垄断海洋通航权。
17-18世纪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发表《海上自由论》,提出海洋自由原则,遭到以英国人塞尔顿为代表的海洋闭锁论的反对。18世纪后,英国放弃“海上控制论”转而支持主张把海洋划分为领海与公海的主张。此后公海观念逐渐被普遍接受,相应的立法和规则也不断涌现。
19-20世纪在经过了欧洲国家一系列的海战后,1856年欧洲七国签订《巴黎海战宣言》,宣布废除私掠船制度,确立保护中立船和海上封锁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海权论,海洋大国开始重视对制海权、海上贸易运输规则、海战规则以及海战人道主义保护立法。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捍卫海洋权益运动的兴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出台。它重申传统自由航行与领海主权原则,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海洋污染处理等事项做出了规定。但某些海洋强国却动辄利用强大的海上力量构建《公约》之外的海洋法律秩序。

——摘编自马得懿《海洋法律秩序生成:历史脉络、法治困境与海洋法权》


据材料,围绕“近代国际海洋法权的变迁”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
2024-01-19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